中文集 www.zwji.com,最快更新大汉龙骑 !
孙策会如何选择,很多人都在期待,并不只是文聘,还有九江军上下,可是连续三次没能拿下桂阳,继续下去,只会徒增伤亡,并不会有实质性的改观,更何况如今他已经可以称之穷途末路了,没死伤一名士兵,那就是一名士兵,不会再像以前那般还能有个地方进行补充,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必须慎之又慎。
他和刘澜直接的仇怨,现在他是不会再去想了,挟泰山超北海,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实力决定了一切,他只能等待机会,或许还有一线希望,但是他与刘表之间的冤仇,却一定不可能像刘澜这样放下。
所以他现在不管怎么选,都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报仇的梦彻底破灭,他在从建平返回荆南的时候就明白,刘澜正一步步将他逼到绝境,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最后把他逼上绝路的人却会是眼前这个没有多大名声的文聘,所以继续进攻,自己将会助他成为天下知名的将领,闻名华夏指日可待,而撤退呢?还是一样的结果。
进退两难同样也就意味着不管怎么选择都只有一种结果,既然已经看到了最后的结局,那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横竖是个死,那不如放手一拼,能不能拼出个未来那就要看命了,如果连老天都不帮他,那他也就认了,可如果苍天有眼,能让他杀出一个光明的未来,那他就算是彻底的安全了,自此以后不仅有了对刘表报仇的希望,更有了去找刘澜一决胜负的可能。
在阵前的文聘很耐心,哪怕内心非常忐忑,但从古表面看的话,面容却始终都是一个模样,古井无波,从他的面上根本就看不到任何表情,又怎么可能猜出他现在又在想着什么,而此刻的文聘自然不会像他外表看上去那么无所谓,所扰他有自信,但还是会有意思顾虑,凝望着六千多人的九江军大阵,孙策到底会作何选择?
紧张却又期待,就在这样的氛围下,就在他耐心的等待中,终于等到了九江军冲杀而来,文聘慢慢眯起了眼睛,双拳紧握,激动,此刻已经很难用语言来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了,他的双拳紧紧攥着,孙策终归还是没有选择离开。
他终于等来了彻底消灭孙策的机会,九江军就在境内,所以他必须要速战速决,当然文聘能如此笃定,其实也跟孙策一早就暴露了自己的底牌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他提前泄露了缺粮的事情,那他也不会在赵范偶然提及之后趁势施行坚壁清野,等孙策反应过来,也已为时过晚。
而正是因为知晓他缺粮,所以他现在一定进退两难,进眼下的粮食不足以支撑他前往交州,退又不可能再返回长沙自投罗网,那样只会让刘澜将其彻底消灭,所以他只能孤注一掷,强攻桂阳,然而偌大的桂阳,几十万人口的郡治又岂是他不过区区六千人说拿下就能拿下的,不提桂阳军,就是把城内的青州都组织起来,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九江军淹死。
有自信更有勇气,才是文聘敢于用计消灭孙策的关键,当然他同样也知晓这是需要耐心的,操之过急很有可能打草惊蛇,让孙策瞧出他的想法,所以他在之前的一刻钟里,一直在耐心等待,因为内心紧张,攥着的拳头的手掌全都是汗,可是等到孙策放手一战之后,他的手掌却依旧没有松开,因为接下来的战斗势必将是非常残酷甚至是惨烈的,能不能一战成功,抢在刘澜之前除掉孙策就变得格外重要。
消灭孙策,不留活口这是他此行的唯一目的,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抢在刘澜之前,这样刘澜就算有什么想法,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除掉孙策,而没有任何办法,这个哑巴亏能否让刘澜吃定,同样也是他的任务,这就是他来荆南刘表的条件。
在当时,他并不知道主公为什么会觉得刘澜很看重孙策,更不确定他为什么会认为孙策一定会投降刘澜,当时他对于孙策以及州牧直接的私怨有一些了解,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可当他离开之际,州牧却让主簿给他递了一个锦囊,让他回家仔细考虑为什么非要致孙策于死地,又为什么会担忧孙策投降刘澜。
回到家中,他打开了锦囊,帛纸之上只写了四个字,借刀杀人,这四个字让他完全领悟不到州牧的意图,这与州牧非要杀孙策还有怕孙策投降刘澜之间有着什么关联,看不懂也想不到,盯着帛布想了整整一夜,直到四更十分,眼皮打架实在是睁不开眼睛之后,他这才草草趴在书房矮几之上假寐。
那想到这一闭眼,脑子翁的一声响,福至心灵,双目骤然睁开,瞌睡也没有了,人也精神了,比洗凉水澡都管用,因为在他即将进入梦想似睡非睡之际,脑子里突然之间就冒出了一个想法,而这个想法立刻就让他解开了州牧到底是在跟自己打什么谜。
刘澜,借刀杀人四字全部都是围绕着刘澜而不是孙策,结果他这一晚上都在围绕着孙策去想借刀杀人,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不管他如何去想,都想不到借刀杀人与州牧的提醒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可就在迷迷糊糊睡着的一刻,他猛然想到自己好像忽略了一件事和一个人,那就是他光想了孙策,却没有去想刘澜,而就在这时他惊醒了过来,因为他终于想到州牧在给自己的暗示到底是什么了。
州牧害怕的是什么?与孙家的仇怨,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所以州牧要斩草除根很好理解,只要孙策不似,那他就必须要担心某一时某一刻孙策会上门报仇,所以他被排到了荆南,之前他一直以为这才是主公真正在意的,可是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猛然发现,原来主公真正担心的并非他能不能除掉孙策,而是不管能不能除掉孙策,都不能让孙策投降刘澜,这才是关键,而州牧帛纸上所书的借刀杀人便是州牧心中所担心和害怕发生的事情。
而主公所说的借刀杀人,十有八九要表达的意思是怕孙策在走投无路之时投降刘澜,借刘澜之手攻打荆州,毕竟孙策现在没有这个实力,可如果他借助刘澜之手,就一定有这个能力,哪怕刘澜现在不会动荆州,可日后呢,如同他动了这个念头,那孙策就一定是他的开路先锋。
想到这里的一刻,文聘已经留下了冷汗,虽然不确定是谁提醒的刘表,但是此人眼光之毒却让他感到有些头皮发麻,还好他所效力的乃是荆州,所以更多则是庆幸,要不然遇到这样的对手,真的会非常头疼,他甚至都在替刘澜感到不幸,因为他的心思早就被看穿,关键州牧还对此深信不疑。
这可就有意思了,虽然现在两家联盟甚至日后还会联手,但主公却始终都对刘澜不放心,一直在防备着他,而这些如果不是今日机缘巧合,他根本就不会知晓,当然日后他们会不会与刘澜撕破脸,他不好妄下评论,但如果会翻脸的话,多半就是因为孙策,因为这会是一个极好的噱头,刘澜替帐下大将报杀父之仇出兵荆州,还有什么比这个噱头更能够得到多数人认可的?
大汉朝总归还是以孝治天下,幼童启蒙之后所学的第一步经书便乃孝经,当官也是选举孝廉,为父报仇替母杀人,在这个时代是能够得到多数人同情并会进行帮助甚至是资助以及藏匿的,正是因为这些,所以刘表才会担忧,毕竟他并不会担忧孙策能掀起什么浪花来,可如果他背后有刘澜支持的话,就算他们最终能击退刘澜的部队,那也一定会伤筋动骨,为了确保万一也为了以防万一,孙策必须死,就算死不了也绝对不能让他在兵败之后投靠刘澜,这是刘表的底线,也是他派文聘到荆南唯一的目标,除此之外他根本就不会担心其他。
那一天会到来吗,或者说会有那一天吗?和刘澜兵戎相见的一天?没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谁都无从知晓,但是证实因为无从知晓,才说明了有这个可能,哪怕全荆州上下都说不可能,但州牧一定不敢这样去想,哪怕只是假设,也有有相应的应对计划,不发生最好,发生了也不至于因为没有任何防备而出现自乱阵脚的情况。
当然就这件事情上来说,他是不会相信这都刘表自己做出了预见性的决定,而更愿意相信在他身后有高人,至于是谁可能是军师蔡瑁也有可能是谋主蒯越,因为在他眼里的刘表并不具备任何战略眼光,自然也就无从做出如此富有预见性的决定。
文聘当然要高兴,最少州牧让他看到了希望,而他自然也就有了机会,他在荆州出仕,不就是因为在荆州更容易混出点名堂吗,在其他诸侯那里,实力非常强,可同时军队都已经饱和,一个萝卜一个坑,除非他自己有私曲,要不然想出头比登天都难,就像他这样的年轻将领,不管是袁曹又或是刘澜,在他们那边,想混到今日他在荆州的位置,虽然看起来不过就是个杂号将军的头衔,少则三四年,多则十多年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三四年那也是他运气爆棚,斩将夺旗这样的大功劳最少得立那么几回,而且在校尉甚至是偏将裨将任时,还能有独自领兵获取胜利的战绩。
可这样的运气,又哪里是什么人都能又的,在这些诸侯的帐下,校尉裨将如同牛毛一般,每个人都红着眼睛等着机会的到来,这是什么,鱼跃龙门的机会,一朝越过龙门,那就算得上真正步入将领的行列,哪怕只是杂号将军,最少你有了进入将军府参加军事会以的机会了,能够让刘澜知道有你这么一号人物。
可在荆州,他就不会担心这样的情况发生,因为在这里一切都是新的,如同一片荒原,等待着他的开发,所以在袁曹刘处需要十多年才能达到的高度,他用了不过一年半的时间,而这也是为什么他会挑荆州的原因。
好处和坏处都很明显,这就要看个人的选择了,当然大多数人都会考虑袁曹刘,但本身就是荆州人的文聘要考虑自然也是首选荆州,所以他有了今时今日的地位,算是走了捷径吧,当然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什么捷径,毕竟他乃是荆州人,并不存在走捷径,只是他运气好罢了。
对,谁能否认这一点呢,运气难道不重要吗?如果张飞不是幽州人,他这么可能在刘澜还没有腾达之前就遇到他呢?所以这就是运气,要不然张飞现在可能还再当他的屠夫,可谁能想到就这么个屠户,现在却变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将。
他的野心到不大,能够在荆州人尽皆知就好了,这也算得上是家喻户晓了吧,至于天下闻名,那是需要战争来加以点缀的,就好像赵云一战成名不就是因为冀州之战,而再看关羽,他的情况则与赵云有着本质的区别,赵云是一战成名,而关羽自己其实也并不知晓他是从何时开始被人尽皆知的,甚至连关羽都有点模糊了,因为他带兵的战斗太多了,经典的战斗更是数不胜数。
当然他和赵云会变成两种极端的原因,也确实如刘澜所说的那样,他们两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赵云是一战成名,而关羽跟着他却是从最小的小辈坐骑,正是这一路摸爬滚打过来,因为参加包括指挥的战斗都实在是太多了,所以真正被世上知晓他,连他自己都不得而知。
是在没有率领摄山营之前还是在这之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文聘已经成为了荆州关键人物,刘表虽然不会离不开他,但是有自己的存在,他能做的选择自然也就更多,所以他的机会只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