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集 > 大汉龙骑 > 第二千零五十三章 平定扬州(84)

第二千零五十三章 平定扬州(84)

作者:皇叔刘司马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中文集 www.zwji.com,最快更新大汉龙骑 !

    此行前往长沙,会不会发生什么未知的的情况?是能够安全抵达交州还是被消灭在长沙?孙召并没不认为九江过来的秣陵军有这个实力,他们会像陈果一样成为自己的手下败将,当然如果他们真的能够碰到,毕竟刘澜从九江调兵还是有些不靠谱,距离实在是太远了点,可能等九江军到了长沙他们已经抵达了桂阳。

    更何况他们本来就已身死置之度外,结果如何又能怎样?最多就是心里会有一些不安罢了,这么多老兄弟战死沙场,可如果真躲不过,那也是命,将军难免阵上亡,对他们这些人来说,早就做好了马革裹尸的准备,那这一仗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要么安全返回要么战死沙场。

    安全返回,这是他们出发前少将军都不敢去想的结果,说白了他们此行主公就是让他们来当炮灰的,倒不是孙策真的忍心让他们这些江东军的老部下送死,而是不派他们到零陵,还能排谁来?

    九江军吗?让他们来是没多大的问题,可他们有这个实力和勇气去拖延住秣陵军吗?肯定没有,可能只是一个照面,就被杀了个溃不成军,到时候不仅起不到拖延秣陵军的效果,反而还早早结束了零陵之战,而那时孙策在桂阳也无所遁形,被刘澜消灭只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孙策该怎么做选择?就算知道他们此行有去无回,也只能派他们前往零陵,别无选择,但是这些孙召之前可能都没有想到的,但是到了眼下当他们从秣陵军手中安全撤出来之后,他才彻底明白了过来。

    这是少将军运筹帷幄?又或者是恍然大悟,他并不认为少将军早就料到了眼下发生的一切,所以能有现在的结果,还真的是运气,孙召不傻,能有现在这样的结果,完全是在付出了近一千人阵亡的代价,如果不是当时他见机不妙撤离的快,别说那一千人了就是他现在这三千人都得变成刘澜的刀下亡魂。

    所以当很多人都认为此战好像并没有风险的时候,却选择性忽略了那一千人的伤亡代价,如果不是他们以死相搏为他们争取到了足够时间,那他们现在别说想什么前往长沙还是防桂阳了,可能连零陵都走不出来。

    孙召平日里在江东军中决定是那种沉默寡言的人,在江东军士兵的心目中他是最大的实干家而非演说家,在很多事情上他会通过自己的时机形容去带动所以江东军而不是通过言语来激励江东军。

    当然这和他身为孙氏亲族有着一定的关心,他不需要说太多,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别人去教他们如何作战,但是如果你没有一点能力,混吃等死,那也别想在江东军里混日子,可以说孙召是为数不多能够在江东军一待就是一年的亲族,他的能力是一方面,凡是都带头又是另一方面。

    想让他们这些人折服,杀鸡儆猴肯定是不行的,毕竟他们都是跟随孙坚起兵的老兵,想找刺头立威三千江东军不答应,孙策的母亲和叔父孙静也不会答应,就算孙策知晓他做这种事是为了更好的官吏江东军,但最终也不得不把他调到其他地方以安稳军心。

    所以江东军向来都是孙策帐下的烫手山芋,但孙召却完美的的接了下来,可见他的能力,已经决断,毕竟这个世上并没有几个人能像他这样壮士断腕,以牺牲一千名士兵为代价换取其他人的安全。

    孙家子弟,都有着几分悍勇之意,哪怕是年轻的孙权,也是非常坚毅的个性,而孙召在和孙家其他的子弟也完全一样,是刚毅的代表,对敌人狠对自己更狠,这才是会让人觉得可怕的一点,很多人只是对别人狠,对自己的要求却一点都不严苛,而孙召则相反,他是对自己狠,有些时候甚至会亲自去涉险,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没有勇气和决心,谁敢冒险甚至是去送死?

    孙召带队离开了,借着月色赶夜路,直到第二日清晨才下令部队休整。

    这是一片密林,副将没有任何的亭里,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下安营扎寨没有天然屏障被偷袭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他派出的斥候探得消息,秣陵军现在距离他们还很遥远,短时间内别说赶不到这里来攻击他们,就算真来了,那他还真有点期待,以逸待劳,他不杀秣陵军个丢盔弃甲都对不起刘澜主动送死。

    虽然有斥候在不停打探着消息,确保只要秣陵军一有风吹草动孙召就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但这并不能真正让孙召放心,所以只要结营他就一定会加固营盘,绝不给秣陵军任何机会。

    孙召不担心是不可能的,别忘了秣陵军除了步兵之外还有一支骑兵,步兵是追不上他们,可这支骑兵那就随时都有可能对他们发起袭击了,毕竟九江之战时秣陵的骑兵可是有过阵斩韩当的骄人战绩的,虽然对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并不太了解,但在丹阳与秣陵骑兵有过交锋的孙召却知道这支骑兵才是他们最大的威胁。

    虽然他们一直没有看到秣陵骑兵的踪影,就算是之前的交锋秣陵骑兵也没有参与到战场之中,他甚至都有些怀疑秣陵骑兵并不在零陵,但这也只是他个人的猜测罢了,在无法确定秣陵骑兵到底在哪里的情况下,他必须要加倍小心,要不然倒霉的可能就是他了。

    不过这真的有可能是自己多虑了,秣陵骑兵如果真的在,那刘澜会让骑兵一直按兵不动?眼睁睁看着他们逃之夭夭?说不过去,也解释不通,除非刘澜故意这样做,目的嘛当然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为了把少将军逼出来。

    真相如何,需要时间去验证,但在此之前他已经给帐下所有人都进行了警告,决不能大意,必须要小心再小心,绝不能给秣陵军任何机会,但如秣陵军真的出现,那我们也要敢于应战,只有不怕伤亡,才能战胜任何对手。

    行军作战向来都是高度精神紧张的,但是现在对孙召来说,却变得非常枯燥,为了安全他每到一处休整都会扎营,确保营盘的稳固,而除此之外,他本人则就相对要枯燥和无聊一些了,无所事事,只是去研究战场的局势,结果就想到了各种可怕的可能,完全就是在自己吓自己。

    这一点孙召还是无法与关羽徐晃相比,毕竟他并没有接触过墨家的攻守推演,所以他现在看起来就像是自娱自乐的打发时间,对于他二人那绝对属于极乐无穷的事情,就好像孙召会想到各种可怕和危险的结果,而他的处理方式则不是去想办法如何解决,而是不断的在内心问着自己会不会发生,出现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但对关羽和徐晃,二人就不会这样了,既然想到了,那就一定会想出一个相应的解决办法出来,所以孙召会觉得枯燥而关羽和徐晃会对此其乐无穷,甚至有点乐在其中,不仅这样,而且还会在战场之上,看看敌军最终的选择。

    如果他的选择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那关羽一定会认真去研究,如果能把敌军生擒,还会借机会跟他推演一盘,可如果敌军把他之前推演的选项选择出来,那关羽可就自鸣得意起来了。

    不仅可以从容应对,毕竟推演的时候已经完全做出过相应的部署可谓是信手拈来,关键是他还可以通过敌将的选择来做出判断,看看他是不是错过了最佳的翻盘时机,这些虽然看起来都是对敌的推演,但对关羽来说,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可以让他少走弯路,更可以让他不会重蹈覆辙。

    对孙召来说是枯燥的行军,对关羽和徐晃行军途中可就是他们难得自娱自乐的时间了,少了俗事的打扰,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推演之中,乐在其中,才是真的其乐无穷,而这显然是很多人都体会不来的。

    当然关羽向来就是特立独行的代表,这源于他游侠的出身,早年间的关羽完全就是后世武侠小说中的独行侠,提着一把木刀行走江湖,打抱不平,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习惯了一个人独处,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关将军可以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整天,不闷吗?可不是当事人关羽,又怎么可能明白其中的乐趣无穷?

    孙召自己吓自己,一会儿担心秣陵步兵一会儿又害怕秣陵骑兵,好像时刻都处在危险之中,就这样一夜过去,第二日日落时分,亲卫将他叫醒,草草洗漱过后吃了顿夜食,部队便再一次踏上行程。

    荆南这鬼天气,孙召就是想白日行军都不能,日头实在是太毒了,包括刘澜的部队也一样,斥候几次汇报,他们的行军时间与己方一样,都是选择夜晚行军,虽然夜晚行军难度更大,但比起白日行军,夜晚要更为轻松,没人会顶着烈日行军,走不了多久,中暑染病那就得不偿失了。

    江东军开始行军的同时秣陵军也出发了,刘澜用兵可不必别人,他是出名的喜欢剑走偏锋,但是这一回他却一改以往的作风,变得小心翼翼,不敢有一丝大意,这不是他转性了,而是不能轻易再去冒险了,江东军的实力摆在那里,眼下他身边的部队,谁去面对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既然这样那何必再冒险,正常追击就是了,反正江东军也飞不出荆南。

    部队踏上行程,上万人一同行军气势气势磅礴,声势惊人,对于身边很多将领来说,这样的行军并不陌生,但对于一直在内卫的陈果,这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震撼的一面,为此刘澜甚至开玩笑问他是不是有打算离开内卫到军中的想法。

    陈果最后只是笑了笑就拒绝了,经过这一次九江和荆南之战,他只得自己的能力到部队来就是误人子弟,之前看着那么多优秀的士兵死在江东军手中,信心早就消失殆尽,这个时候刘澜突然开口,哪里还有信心,直接拒绝,并更加相信自己更适合内卫的工作。

    带兵他不行,但要比收集情报,他不服气任何人,就算是徐庶也一样,当然对于老上级这种话他可不敢说,就是想都不成,不然那就有点‘大逆不道’了。

    终归徐庶都是他的师父,是他在内卫的引路人,没有徐庶就没有陈果,更何况内卫的成立,也是在徐庶手中一手搭建起来的,可以说他是吃了人家的果子,赤水还不忘挖井人,他又怎么肯呢个做骂厨子这等翻脸不认人的事情。

    但是就像许褚一样,所有武人其实信中都有上阵杀敌,指挥千军万马的梦想,不管实现还是没实现,毫无疑问这些人就连做梦都在想着有这么一天,和许褚一样,陈果现在算得上是尝试过了,也认清了自己的能力,不是他能力不够,而是他更得心应手的工作还是在内卫收集情报。

    所以指挥部队的梦做过了也就做过了,完成了梦想之后,就可以踏踏实实继续自己的工作,哪里才是属于自己的战场,哪里才是这些年他付出汗水与泪水的地方,虽然因为大哥的关系,他们两人只有一人能够留在内卫。

    之前他对能否留在内卫完全就是无所谓的态度,但现在他有些舍不得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虽然徐庶创建了内卫,但真正让内卫有今时今日地位的却是陈果,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内卫能够在天下各郡县撒开如此巨大的一张网,所有的人和事,可以说都是他一手安排和建立起来。

    这其中的心血,选派得力人手时的呕心,又有几人能知,如果真就这么轻易让出去,不是不甘心,而是真有点舍不得了。

    但是他不敢说,在这个位置,一切都需要听从刘澜的安排,而他自己的意见,重要也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