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集 > 大汉龙骑 > 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 寿春之战(220)

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 寿春之战(220)

作者:皇叔刘司马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中文集 www.zwji.com,最快更新大汉龙骑 !

    都说长兄为父,而在吕蒙家则是长姐为母,打小投奔姐姐的吕蒙在邓家从孩童到及冠,可以说如果他的姐夫邓当稍微表达出任何一丝的不满,那少年吕蒙可能就得露宿街头,所以从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来,邓当对自己小舅子还是非常看重或者说是非常疼爱的。

    毕竟不说在这个时代,就算是在后世,能做到邓当这种程度的姐夫也不多,而对吕蒙,邓当也是完全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他能有着一身的本领,完全是邓当倾囊相授的结果,而他也没有辜负邓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这个年代,大多数的师父都会留上一手,以免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但是对小舅子吕蒙,邓当更像是辛勤的园丁,从教授他武艺的那一天起,就期望着他能够青出于蓝,最少也要比自己强,这是他最大的心愿,哪怕是此时此刻吕蒙已经及冠,但如果让他在自己和吕蒙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他还是希望吕蒙能够比自己更有出息,这哪里有半点姐夫的样,和亲生父亲也没什么差别了。

    这一路上比起其它二人,邓当则借着行军的机会尽量教授他行军的基本知识,当然对于局势的分析则是他真正在乎的,似吕蒙这样的低级军官倒不用非得清楚,但要成长那么他就必须去思考去琢磨,这就像是习武,很多时候还是要看自己的天分,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而吕蒙显然就是非常让邓当满意的,他表现出来在武艺尤其是军事上的才华让邓当非常欣慰,如果不是他的年纪太轻,邓当甚至想要立即就将他举荐到主公麾下,但他最后还是否了这一念头,比起现在就出仕,吕蒙留在自己身边会更好一些。

    有些人是那种需要是只要成年就必须要离开父母羽翼翱翔天际的飞鹰,但吕蒙并非如此,因为从小的遭遇,缺少父爱的他更像是需要呵护的牛犊,虽然他们夫妻一直在尽最大的努力来填补,可姐夫和姐姐终归只是姐夫和姐姐,永远也不可能填补他缺失的父爱。

    他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的,正是对他非常了解,所以他非常清楚,过早的让他去闯,反而可能让他走诸多弯路,就此不振,而在自己麾下,在他的身边则不会,有他时刻敲打,就不怕他能犯下弥天大错,至于一些小错,吃他的罪总比吃外人的罪强。

    所以在他第一次随自己出征,邓当对吕蒙的要求就一个,只能听只能看,但就是不许多嘴,他希望有朝一日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让他真正的一鸣惊人!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就是邓当在心中为他安排未来三年的发展路线,这三年时间里他会一直跟随在自己身边,留在亲兵营里。

    并不是谁都能有这样的机会,吕蒙无疑是幸运的,当然邓当其实只是他生命中前两十年的那个贵人,真正让其一飞冲天的则是后二十年的贵人孙权,当然那是另一个时空的事情了,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在这个时空,吴下阿蒙是否还有这份幸运,还能遇到他生命中最贵的那个人则无从知晓,但是他现在在姐夫身边,正在充分吸收着他的养分,且不断成长。

    邓当对于豫章局势的分析,有自己的观点,当然更多还是周瑜的观点,但是这些看法,无疑为吕蒙打开了另外一扇窗,虽然对于此时的吕蒙,任何事情更多还是通过拳头去解决,可是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是拳头硬就能够解决的。

    虽然现在连邓当都无法让他转过这个弯,毕竟这个弯乃是另一个时空的孙权才让他转过来的,而此时在他的眼中,九江的困局说白了就是实力不济,如果他们的实力比刘澜还要强大的话,那么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

    不会,不仅不会有任何烦恼,九江还不会有现在让人头疼的困局,更不会有什么内忧外患,正是因为实力的不济,所以才会出现眼下内忧外患的局面,对他的想法,没人会觉得有错,包括他的姐夫也一样,毕竟他的姐夫也只是武夫,不可能帮他解决连他自己都无法解释的问题。

    但其实他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可问题是实力不济是客观事实,这是无法改变的,那么要如何去解决,也许邓当会告诉他,熬让九江变强需要时间,但如果换成周瑜或者是刘澜,他则不会说出这番话。

    毕竟实力不济是客观的事实,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真正要做的不是去抱怨也不是羡慕,而是去尽可能的想出解决的办法,实力不济难不成就要放弃了?实力不济难道就只有投降了?

    并非如此,就好像现在周瑜迫切想要拿下豫章一样,这就是解决的办法,但对邓当和吕蒙来说,此刻他们前往豫章,就是为了要保住九江做出的最后努力,除非想要再次退出九江。

    “不,绝不能。”已经有过一次放弃九江的经历,所以没有人希望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尤其是吕蒙这样的年轻人,更不会答应,他坚定地摇头,道:“九江是我们现在仅有的根基,如果再次放弃九江,我们还能去哪?再去长沙吗?虽然张羡对他们不错,但终归是寄人篱下,看别人脸色的日子,没人希望再过了,这一刻,他终于理解来海昏第一天姐夫他们谈话内容的意义了,不管是当时还是后来,他都没明白姐夫为什么会那么急于攻打豫章,但是现在他知道了,主公拍他们来的目的,拿下豫章,才真正有了包围九江的可能,而拿不下豫章,九江就会完完全全暴露在刘澜的眼中。

    ~~~~~~~~

    袁绍发布讨曹檄文已经有些时间了,但是让很多人都很纳闷的是冀州军居然在高邮依然与驻守在广陵的刘澜军对峙着,其实这都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看起来好像徐州的冀州军还在高邮,其实高邮只有马延的本部,不到三千人罢了。

    而在马延到达高邮之前,徐州的冀州军就已经在暗中撤往青州,而在冀州军撤回的同时,广陵的徐州军其实也在瞒天过海,比如摄山营就第一时间回到了秣陵,当然这一切都只是为了瞒过曹操。

    其实真的瞒住了曹操没有,哪那么容易,莫说曹操的谍探一早发现了古怪,就算不发现,刘澜也会借各种机会将这一情报传递给曹操,但和他所想的一夜,就算曹操知道了,也会睁一眼闭一眼,不是他对徐州没有想法,而是心有余力不足罢了。

    至于袁绍,刘澜倒是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不两面夹击曹操,胜算毕竟大嘛,但他还是选择了抽调主力回去,这其实让包括他帐下的很多人都大感意外,但如果袁绍真要两面开战,首先就必须要做好两线作战的准备。

    这对于攻打曹操有些仓促的袁绍来说,时间反而是他最缺少的,其次则是后勤保障,在这个时代,运输本来就需要发动大量民夫,成本高不说,后勤线又太长,一旦被曹操偷袭,徐州的冀州军全军覆没的可能是非常大的。

    如果这是袁绍最大的忌讳,那么他最害怕的还是刘澜出尔反尔,一旦他在徐州搞些小动作,那么徐州这条战线那问题可就太大了,正是在综合考量之后,袁绍才决定放弃从徐州同时出兵兖州的想法。

    对此刘澜到并不是很关心,毕竟他现在最关注的还是豫章局势,相信在他刻意的宣传之下,此时最高兴的无疑是袁绍了,虽然部队已经开始在马鞍山大营集结已经有十天了,尤其是在调兵遣将时,刘澜更是大张旗鼓,生怕不知道他的主力部队马上就要出兵豫章一样,为此刘澜甚至还想过连摄山营也调往马鞍山,在哪里完成最新一轮的整编,不过因为摄山营部队太多,这件事处理的速度便稍显缓慢了些,但是为了积极备战九江之战,其余部队的动作反而比关羽的摄山营更快。

    首先是驻扎在广陵的徐盛部,其次是从寿春抽调的部队,都已经在马鞍山完成改变并开赴豫章前线,加上运粮的民夫,这一次刘澜已经出动了足足两万五千人,而之后还有大规模的运粮民夫以及摄山营,预计在六月份时豫章保守会有九万人的作战部队,而民夫数量,可能达数十万。

    九江之战刘澜准备的非常充分,当然也可以说是倾尽全力了,如此大规模的作战其实只拿一个九江肯定是有些大题小做了,所以他最希望的还是黄忠加鲁肃的组合就能够解决九江,这样起码就不必调动摄山营,而民夫数量也能缩减一半,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这场战争的开支最少能缩减一大半,对于如今财政困难的秣陵来说,显然是一大利好。

    但战争向来都是未知性非常强的,具体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刘澜都很难预计,所以战争是以最坏的打算来准备,好在如今秣陵到马鞍山修建起的官道早已畅通,这一路上都非常便利,之后刘澜还想着加宽前往豫章的官道,使两地路上交通更为便捷。

    刘澜在鲁肃出征前亲自前往了马鞍山大营,这里是新城不假,但同时这里也会是新的摄山营大营,毕竟秣陵东面的摄山营,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重要性,对眼下的秣陵来说已经不是那么太过重要了,未来的摄山营刘澜的想法是在张飞的部队回来后调派过去,而摄山营则换营驻守马鞍山大营,这样形成东西拱卫秣陵的态势,而有他二人的驻防,完全可以确保秣陵的安全,当然如果再算上广陵的防御与寿春的防御,那么秣陵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在中军大营,当刘澜抵达之后却发现已经在大营里的徐庶正在和鲁肃商谈着什么,这两人可以说是一见如故,虽然鲁肃投靠自己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和徐庶的关系无疑是非常亲密的,比起其他如陈宫等副军师,他这个军议中郎将反而更受徐庶青睐,甚至徐庶一度还想把他也调到军师将军府里也挂一个副军师的名头。

    这年头,军师府才是最吃香的地方,也不看看多少人挤破脑袋都想进军师府,混得好受刘澜青睐,混得普通,还能在各都督府中做一个军师将军,虽然没有指挥权,但却有着制定作战计划的资格,冒头也是早晚的是,但这事最后却被刘澜给否了,那时徐庶还不理解,鲁肃这样的人才留在濡须坞确实荒废了,多可惜,可随着主公对鲁肃有了最新的安排之后,徐庶才醒悟过来,主公这哪里是要荒废鲁肃啊,这是要对其重用,不仅挂着将军府军议中郎将的职位,还领着鄱阳都督,关键还兼着九江太守,虽然这份任命还没下,但只要九江一拿下来,就立马上任,加盖着扬州牧印象的委任书现在就在鲁肃怀里。

    就这一点,徐庶还真是错怪了主公了,刘澜对其如此重用,以后的鲁肃那可是要和徐晃、赵云一样的封疆大吏了,甚至比起徐晃和赵云,权限更大,当然这些连鲁肃自己也都没有想到,居然会被如此重用,所以当刘澜进帐之后就听到了鲁肃发自内心的感慨,他唏嘘着说肩上的担子太沉重了。

    刘澜能听出他口中充满了感激之情,甚至是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但他还是笑着打断了二人,道:“适逢其会,我可不是故意偷听你二人闲谈。”刘澜笑着走进了大帐,同时对鲁肃打气,道:“你可不能有点压力就退缩,如果连这点压力都承受不了,那日后我还怎么再对你委以重任?”

    “主公教训的事。”二人见刘澜到来,离开起身见礼,尤其是鲁肃,当他听到刘澜这番话后,更是连番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