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集 > 大汉龙骑 > 第四百一十二章 汉律与刑罚(2)

第四百一十二章 汉律与刑罚(2)

作者:皇叔刘司马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中文集 www.zwji.com,最快更新大汉龙骑 !

    刘澜深知不管是哪个时代你想要茁壮成长,在这个社会活得如鱼得水就必须要了解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什么,就像自蓟县吃了大亏之后开始阅读典籍,不说其上蕴含多少哲理,最少如带兵一样知道那些为你卖命的兄弟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吧?

    虽然他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摸爬滚打混到现在这个地位,可说白了只不过是摆脱了社会最底层的困顿生活,与这些大家豪族一出生就含金汤匙长大的子弟比,资源差了太多太多,为何袁家兄弟一呼百应,就算是曹操也有着先天优势,而你刘澜充其量就是第二个刘备,甚至连刘备都不如,所以走到今天哪一步迈出都来之不易,所以此次南下颍川刘澜没少对郭家下功夫,这也全赖身边有刘茵这样的‘博士’,不然的话像今日的辩法,他就只能是稀里糊涂一听而过罢了。

    说到郭家,首先就会想到他乃世代的刑名家族,可郭家与另外一些特殊人群却又是绝对无法忽视的,因为他们都被冠以了相同的名字,酷吏。如果不是刘茵介绍,他还真不知道郭家也属酷吏,但经过刘茵介绍刘澜才彻底明白此酷吏与心中酷吏并不一样,首先,不管是先汉还是本朝,酷吏大多都做过御史大夫、内史、廷尉、郡守、都尉等与检查和司法相关的官职,而更以其刚猛严酷的作法诠释了‘刑以辅德’的传统治国理念。

    而当刘茵说到酷吏时,在刘澜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的身影就是刑讯逼供,执法时使用各种严酷手段的形象。但在两汉其实不然,两汉酷吏从整体上说多是以集酷、能、傲、廉洁于一身的。他们精明强干,气傲胆壮。廉洁自律,为政上崇尚法家思想,从重施刑,穷究奸凶,杀伐果断,对汉帝国中央集权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是两汉酷吏的基本特征,一是他们做法威猛,二是杀伐过滥,三是不徇私情。要知道这些酷吏们都崇尚猛政,以严刑通杀闻名,以至获得了各种酷烈的称号,而在这些人中,郭家自然也被标以了各种酷烈名声,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他们确实是有能耐的,首先就是精通律法,其次则是精明果断,杀伐果决。办案迅速。而至于傲与廉更是密不可分的,首先他们睥睨公侯,傲视权贵,公廉自律。不说郭家,就算是其他酷吏如羊球张俭等亦是傲骨凛然。

    既然郭家这般的酷吏素来公廉自律,不徇私情。为何又会包庇像蔡邕这样的通缉犯呢?这是因为两汉酷吏虽然行事作风一样,但本质却又不一样。西汉酷吏是以尊奉帝旨,或者专任己意为主。而东汉儒学鼎盛(这一点后世梁启超先生曾明确指出东汉儒术之盛,上轶往轨,下绝来尘,非过言也。),士风敬慕儒雅,酷吏大多明习经学,好尚名节,使东汉酷吏法治意识清醒,不屈奉帝意,不妄任私情,常能依法办案,是以才能在蔡邕这件事上不仅没有依汉律将其绑缚京中,反而还将其藏匿在家,而就算本县县君,本郡郡守知察,也都放任己为。

    屋内辩论进入到了白热化,可刘澜却发现郭禧始终闭目端坐,就算偶有睁眼,也不过是捧起埃几前的茶盏浅啜一口,放下茶盏,却始终没有说话。

    &老这是无言以对了?”蔡邕今年不过五十出头比郭禧小了十多岁,再加上两人同殿为臣多年,称一声郭老不为过。

    &也,乃是伯喈言论荒谬之极。这也难怪,伯喈乃文章鸿儒不通律法,就算说错也是允许的,但若老夫出声辩驳,反而不美了。”郭禧依旧平静道。

    蔡邕哑口无言,这世上绝没有第二人敢如此夸口,但若是出自郭禧之口,蔡邕却又无法置喙。虽然蔡邕没有反应,但堂内坐的那位小丫头却有些急了,挺身而立,学男子作揖而非女子衽裣,对郭禧恭恭敬敬的说:“郭世伯即言家父言论荒谬之极,却不知何处荒谬?窃以为民之所以为盗者,一者赋繁役重,二者官吏贪求,故饥寒切身则不暇顾廉耻耳。若上去奢省费,轻徭薄赋,再选廉吏,使黔首百姓之家主食有馀,则民焉能为盗,则滋彰法令焉得为用?”

    女子男身,可惜了。郭禧眼中闪过一抹亮色,但很快却又恢复到平淡无奇一副处变不惊的模样,而说话的语气依旧不温不火:“此施政之领,非律法条文,贤侄女归坐吧。”

    小丫头有些不服气,看样子也是个倔性子,虽然其父频频投来眼色,却始终未曾移动分毫,不服气的瞪着一对凤眸盯着郭禧好像今日若不说服她就绝不退下一样。而一众郭家子弟对女子如此咄咄逼人似乎都有一点不满,但终究碍于主人身份更有家中长辈在侧没有起身去针对她,至于刘澜则是一副看戏的心态,很想知道郭禧会如何表态,看着他,不过郭禧依旧是不动声色的喝着茶,这时代的茶都算不上是好茶,但他却喝得有滋有味,只是在某一刻却好像觉得茶盏中的茶水索然无味,放下茶盏,但双手却始终握着茶盏揉捏。

    这一小动作本没有什么,可刘澜却分明发现那个郭林的表现有些变了,似乎是心情不佳?但更像是心不在焉。也就是与此同时,一直陪衬辛家兄弟的郭图却起身了。刘澜初始本就好奇刘茵不是说颍川人多有争讼分异的习俗吗,怎么郭禧全然不是这样?不过到了此刻他才算明白了,不管是对上那位鹤发童颜的长者还是他的闺女,郭禧都难免有以大欺小的嫌疑,就算真有争讼分异的习俗,但自持身份所以一直默不作声,但小丫头的表现却又激起了颍川人的天性来,所以之前郭禧揉捏茶盏的手势更像是允许郭家年轻子弟去和那女子男身的小妮子辩驳一二。

    郭图起身之后恭恭敬敬的向着上首的两位长者施了一礼,又对小丫头拱手道:“法令之所以繁,乃因出现新生之矛盾,是以,先出矛盾后出法令以规范,如蔡世叔所言,先朝高祖时,法律不过三章,为何天下一统后,文终侯却又制定汉律?实乃因秦之律法严苛之故,而约法三章却又因秦地子民素知律法之故,但天下一统之后,社会矛盾频生,三章不能以规民,文终侯才以先秦之法而撰汉律,而蔡世叔所言知法犯法,此更谬也,非法令过多,实法令不密也,若法令严密,如有狂徒规避法律而牟取利益?必以公平判决还受害者以正义。”

    郭图侃侃而谈,何止是语惊四座,简直就是平地惊雷,只见他意气风发的继续道:“而家祖之所以未回答琰妹,只说施政之领,非律法条文,琰妹不明其意,某举之一例,琰妹自有明断,现今扬州吴越之地之家新有一农,非田农果农乃茶农,此农将茶叶多植于山丘之间,假如有都山官欲占此茶农之田,将其告之县衙,言山泽湖泊皆天子所有,是以茶农所种之茶亦为少府所有,琰妹若为县君,若法只高祖三章,琰妹又当如何判决?”

    郭图虽是在问女子,但却兀自自问自答:“若只约法三章,则茶农所种之茶叶尽数充公,而若依法令条文,则茶农只需交少府都山官占山之税,是以法令之所以越来越多,实乃因社会之不断发展,如先朝酒之一项为官酿,如今为民酿,又岂能用先朝之法而断本朝之案?所以随着新生事物越来越多,新的犯罪方式与矛盾诞生的越来越多,三章之法无以解决社会之矛盾,所以法令条文才会越多,而如蔡伯父所说法令越多,知法犯法者越多,而这些人又无不是当朝权贵,这小子是认可的,但如果忽视了法令对百姓所带来之福祉,却难免一叶障目了。”

    上首的鹤发童颜老者频频点头,不得不说郭家乃世代刑名之家,就这位晚辈后进所言好似为他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看来郭家后继有人了啊。蔡邕不无感慨的对着郭禧低声夸赞一句,郭禧却微微摇了摇头,这小子自小锋芒毕露,虽然一直打压让其在家刻苦钻研,但他却发现这样的打压非但没有让他沉下心来反而还有反弹趋势,所以说郭图是否能使郭家恢复祖辈昔日荣光还真说不准,起码他就并不看好,但这郭图毕竟乃郭家最杰出的子弟,就算难以企及先祖高度,但成为一颗闪耀明星还是可能的。

    就在两人密语之际,不想被驳斥无言以对的小丫头居然做出了最后的反抗,一脸阴沉道:“若法令过多,多到读不过来的时候,就自然会出现逍遥法外之人,而像世兄所言,若法令只是为了约束百姓,那不就变成了权力者随意掌控的工具吗?要知道百姓之中多不识字读书,又谈何明法?如世兄所言,到时的情况就会变成法令越多,不知法的百姓也越多,如此又与秦之苛法何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