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集 > 覆汉 > 第十八章 人生分合常相伴(7.9k勉强2合1)

第十八章 人生分合常相伴(7.9k勉强2合1)

中文集 www.zwji.com,最快更新覆汉 !

    天气炎热不堪,而邺城周边的气氛因为自南面而来的迁移人群变得格外燥热不堪。

    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数万‘流民’,还有几千全副武装的士卒,谁能不怕?从黄巾起义之前,流民就已经算是大汉朝的某种常规灾害了,更不用说这一次还掺杂了更确切的军事隐患。

    而这其中,邺城和紧挨着的武城、九侯城倒也罢了,三座城一大两小互成犄角之势,更兼邺城本身城大人众,倒也不惧;唯独一个卡在清漳水与其支流污水之间的污城却是最紧张的:

    没办法,污城一来城小;二来城远;三来魏郡正在易主之时,人心天然不安;四来消息已经确定,大概是审配和关羽也不想多生枝节,所以便选择了这条离邺城最远的道路,南面数万迁移百姓已经明晃晃的直奔污城而来。

    故此,也就难怪污城内外一时人心惶惶了。

    不过,好在邺城那边倒也没忘了污城,早在朝歌百姓来到清漳水前两日,便有一位据说是做过黄门侍郎的荀君亲自带着几十名甲士,押送着财帛、酒水来到了污城坐镇。

    这位荀君年纪轻轻,不过二十七八的样子,字唤做文若,看起来也文文弱弱,但做起事来却井井有条,让人信服……其人甫一一入城,便当众唤来城中驻守军官军士,先出示了带有魏郡太守粟举大印的文书,然后便当众将带来的钱帛、酒水按照官阶、军士人数,亲手挨个发了下去;到了第二日,他更是亲力亲为,带着本城军士,清理城内城外,一边将老弱安置于城邑中不说,一边却又打开粮库,以粮食为工钱,招募青壮拆除了城外的杂乱市场,并顺势搭建起了不少简易却显得极为整齐的凉棚,还建起了不少锅灶,甚至在官道百余步外挖了几个大坑;而就在这日晚上,眼见着城内外的人心已经安定,他还派出了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一位亲信‘后辈士子’,也就是郭嘉郭奉孝了,渡河去面见对面的主将关羽关云长。

    毕竟,这一日晚间,污城上下已经清楚能看到清漳水南岸的‘流民’营地有多大规模了,这时候派出使者去沟通一下,避免生乱总是好的。

    然而等到翌日清晨,随着南岸的迁移百姓开始趁着清晨凉爽搭建浮桥,筹备渡河事宜,这位荀君却又做出了另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荀君不是派出了使者吗?”污城守将是一名曲军侯,此时正在城门下焦急的劝说着荀彧。“还给他们留下了乘凉的窝棚与烧水的锅灶,何必还要再亲身犯险,出城相迎?不如等使者回来再说。”言至此处,此人不禁低声恳切起来。“荀君是此城真正做主之人,你若是有闪失,不说在下如何与邺城交代,便是这小小污城,恐怕也不保!”

    “不会的。”荀彧不慌不忙,微笑回复。“咱们二人昨晚曾登城远远眺望过对方营地灯火,明显整齐有致……张军侯,足下自己说,普通流民,连搭建营地都不能做到,何况是灯火如此整齐呢?所以来者必然不是失控的流民,而确实是有组织的迁移无误,咱们也没必要太过惊慌。至于使者,张军侯不知道,我那那个同乡,为人任侠放纵,说不定根本就是在对岸玩的开心,懒得回来了。”

    这名张姓曲长一时无言。

    “至于说如果对方真的心存不利,”荀彧继续从容言道。“那以对面这位将军迁移百姓都如此严禁的统帅之能,外加三千战兵,无数辅兵,明日可能还有赵相审正南派来的援兵,咱们如此一座小城,四百战兵,有我没我,怕是都没用的……既如此,倒不如打开城门,光明正大去迎一迎这位关将军,那以对方传闻中的性格,恐怕反而不好意思苛责咱们了。”

    张曲长幽幽一叹:“既然荀君看的这么透彻,在下也无话可说,只能尽力维持城上防务了,还望荀君此行顺利……”

    荀彧一边示意随行甲士打开城门,一边却又微笑摇头:“张军侯可不能只守城,我自去迎人,还望张军侯搬出柴薪、召集民夫,帮忙烧水,并在深坑那里立上男女标志,以作溷藩(厕所)……不要惊异,请足下想一想,此举其实是为了咱们自己好,天气炎热,如此数万之众过境,非只是要防兵祸,更要防疫,他们喝不到生水、得了病、走得慢、弄的到处是污物,对咱们污城上下而言又有什么好处呢?若非时间来不及,我都想帮忙在北面污水上建个浮桥的。”

    张曲长仰头长叹:“在下本想说几句称赞荀君的好话,却又没有学问,也不知该用什么言语来好,只能说这次足下来污城,真是我们的福分……荀君自去,在下虽然愚钝,却也一定尽力而为。”

    荀彧不慌不忙,朝着对方缓缓一礼,这才出城上马,引着二十甲士,向南而行,准备去拜会那位振武将军。

    不过,不知道算是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临到河边,荀彧正逢浮桥搭建完毕,然后无数朝歌百姓拖家带口、在持械士兵的维持下秩序井然渡河而来,其人报上姓名表明来意,却许久都没有得到关云长的召见……哪怕荀文若肉眼可见,那位身高九尺格外显眼的关将军就立在浮桥北岸监督过河,距离他不过百来步而已……反倒是之前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的郭奉孝,此时逸逸然匹马扶剑而来。

    “文若兄昨晚在污城吃得什么?”郭嘉一边下马,一边随口问道。

    “一条鱼,一份炒猪肉,一碗炒青菜,主食是面条。”荀彧没有丝毫不耐,当即诚实作答。“与张曲长一起用的餐。”

    “巧了。”郭嘉扶着腰中长剑走上前来,轻松应道。“我吃的几乎与你完全相同……”

    “与关将军一起用的餐?”荀彧心中透亮。

    “然也。”郭嘉从容道。“鱼是他的侍卫从清漳水中抓来的,青菜是路边采的野菜,倒是猪肉,应该是常备的。”

    “关将军习武之人,肯定要常备肉食。”荀彧忍不住再度瞥了一眼不远处的关羽,后者九尺的身高实在是太显眼了,这种人简直是天生的魁梧将军。“我在邺城听本地人说,阵斩华雄的张飞张益德,之前在卫将军麾下讨伐黄巾时,便与这位关将军同称万人敌……想来并不是虚妄之言。”

    “说起这事。”郭奉孝忽然失笑。“我昨日在营中听说了一事,据说这次关将军北走乃是奉命而为,而正是因为昔日同僚个个名扬天下,而关将军却枯坐数年,最后反而只能弃城而走,所以令到之日,他一度还为此闹了脾气,幸亏卫将军对其人性情早有知晓,派了个会说话的人,这才说动了其人……”

    “也是人之常情。”荀彧愈发摇头。“而且奉孝你要反过来想一想啊,关云长在朝歌足足呆了六年,也与卫将军隔开了足足六年,然而相别数载,无名无分,甚至周围同僚都在建功立业,唯独其人枯守孤城,却只是些许面上不满,而一旦令到,却依然遵令而为……脾气归脾气,但忠义二字又何尝不是让人敬服?正如他堂堂一位将军,饭食除了必须之外,居然与一个曲长类似,若是真的悯下又何至于如此呢?”

    二人齐齐沉默了片刻。

    然后倒是郭嘉直接下了定语:“前几日在州寺堂中,沮公与说的是对的,河北民间传闻也是对的……这位关将军傲上而悯下,才绝而负气,忠义无二而又嫉恶如仇……与卫将军极契。”

    “且不说这个,”荀彧又望了一眼不远处直立如山的关羽,却是不由问及了另外一件事。“其人如此性格分明,你是如何能轻松受他召见,又与他一起用餐的?”

    “自然是这把剑的功劳。”郭嘉从容答道,复又指了指自己腰中佩剑。“不过,主要是我游侠姿态,不像是个世族出身,所以关将军并未为难,反而亲近……而如你直接报出颍川荀彧之名,却天然招了厌恶。”

    荀彧看了眼对方剑鞘上铭刻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也是懒得多言,然后兀自瞥了眼头上渐渐显出威力的日头,便主动折返了。

    郭奉孝也无奈跟上,而关云长居高瞥了一眼,倒是依旧不以为意。

    不过,随着日头渐烈,无数百姓从数座浮桥上有序渡过河来,得以在污城外的窝棚下稍作歇息,并饮水避暑,正如荀彧所料,关云长到底是心中感念触动,所以还是主动派人到城下唤来了自己与郭奉孝。

    “足下自称颍川荀彧荀文若,不知道与荀仲豫是何关系?”关羽端坐在棚下,捻须询问,却居然不是问跟荀公达是何关系。

    不过,荀彧也不意外,因为荀仲豫的豪强兼并土地、世族垄断仕途,致使天下生乱的观点,如今已经被公孙珣奉为理论指导了,甚至以朝廷的名义专门版印了荀仲豫的许多文章,下发给了各处官员,美其名曰‘学习讨论’……关云长性格如此分明,更尊重荀仲豫而无视己方阵营中地位更高的荀公达,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正是在下族兄。”荀彧坦然答道。

    “令兄何在?”关羽难得恳切询问。

    “兄长刚刚回了颍川。”当着关羽的面,荀彧并没有做什么隐瞒。“我等之前举族来邺城,不过是为了避家乡兵祸而已,而如今河北将有大战,便又起了归乡之意,所以请兄长先行一步,看看家乡局势……”

    关羽一时蹙眉:“可惜了,未曾谋面……不过你们颍川诸族,尤其是你们荀氏,多为袁氏故吏,此番韩馥献城,便是你们这些人的功劳,不是该天然留在此处为官吗?为何要走?”

    “只是先做打探而已。”荀彧不慌不忙,依旧坦诚。“总要两边看清局势再说……”

    “我懂了。”关云长微微眯眼言道。“无外乎是要观望一下袁本初的气度,各处皆有准备而已,说不得便是看不上袁绍,也要留人辅佐,反正你们大族子弟众多,各处塞一个,总是不差的……连长安卫将军处,也有一个荀公达成了什么后军师中郎将。届时,无论天下局势如何,你们总能坐享其成。”

    此言一出,棚中一时沉默。

    而荀文若立在关羽身前,稍待片刻后,依旧坦诚:“将军这么说,我们也没什么可以辩驳的,因为确实有这个打算。不过……”

    “不过,关将军不免偏颇。”旁边一直没吭声的郭嘉忽然插嘴。“敢问将军,昔日董卓乱政,煊赫一时,可曾见荀氏三心二意?留在朝中的荀司空与黄门侍郎荀公达策划刺董,结果一个身死,一个下狱;而留在颍川的荀氏族人,匆匆迁移,却只有一半成行,另一半尽数死在了颍川战乱之中,又何其无辜?将军当然可以看不起世族子弟,但只论荀氏上下,可有一人上负过国家,下负过百姓,中负过时局?凭什么不许他们各存其志?”

    关羽再度微微眯眼看了看郭嘉,却又终于是放下捻须之手,一边朝荀彧微微拱手,一边喟然叹道:“若非如此,我何至于与你们说这么多话?无论如何,萍水相逢,还是多谢你荀文若不计立场,主动襄助迁移百姓了。”

    “乱世之下,百姓何辜?”荀彧侧身避开对方行礼,平静回复。“我今日举止,乃是因为前年兵乱之时,组织乡中族人、同乡千里迁移,懂得其中辛苦罢了,并非只是为了将军。”

    关羽缓缓颔首,不再多言。

    而既然双方如此相性不合,荀彧也无话可说,便转身要走,然而刚走数步来到棚外,却又忽然想起一事,就复又重新回身:“尚有一事,请问将军。”

    “讲来。”关羽不以为然。

    “将军为何一定要迁民?”荀彧正色询问。“须知大战在即,而战乱之中,粮草、物资尤其慎重,虽然只隔了一郡,但数万百姓如此迁移,恐怕也要将朝歌这些年的积攒给用空了吧?而且白白扔下已经成长的稼樯,到了赵国还要花费不少粮食库存安置。再说了,迁移这种事情,稍有不慎,便会有瘟疫的祸害,一旦生乱又如何?而据我所知,张杨张太守在河内,虽无大建树,但讨贼安民却还是做得不错的,只迁军属,留下其余百姓又如何?”

    “荀氏子想多了。”关羽昂然答道。“非是我一意迁移,我原本也只准备迁移军属而已,但河内百姓一来从我许久,二者之前讨董时他们亲眼见到袁本初在河内如何征发过度,残民如贼……此行万户四万余众,皆是他们自愿弃了稼樯,随我避祸的……足下以为,我派人往邺城所言百姓惧袁绍至此,自愿迁移,难道是假的吗?数万百姓皆在此处,荀氏子要不要去亲自问一问?”

    荀彧欲言又止,却终于是失笑颔首:“将军不至于骗我。”

    “荀氏子。”关羽忽然负手起身,阔步走出棚来,居高临下言道。“我非是无知之人,如何看不出你是个有本事的人?但你若以为你经过一次战乱迁移,便晓得民间疾苦,却未免可笑。昨日,郭氏子问我与卫将军旧事,我说的虽多,却有一事未曾提及……其实,十年前,就在这邺城左近,我与卫将军便曾遇到过一次流民迁徙,当时何止十万之众,杂乱无序,望之可怜,却是纷纷往投张角之人。彼时天下未乱,未见有董卓为祸,你说,为何便有无数流民抛家弃业,流窜千里呢?”

    “将军是想说,按照我兄荀仲豫的说法,乃是彼时天子无道、豪强兼并土地,还有我们这些世族垄断仕途,早已经让天下人无活路了吗?”

    “难道不是吗?”关羽顶着头顶火辣辣的阳光,捻须兴叹。“你以为你们荀氏死了一半人便如何如何,却不知之前所谓清平之世,百姓便已经养不起儿女了;你以为党锢之祸可以让你们不用负天下昏乱之责,却不知你们这些党人一事不为,却掌握舆论,相互吹捧,依旧阻碍用命之士出仕美职、清廓天下;你以为你的辅弼之才可以在乱世中辅佐一方,建树一时,却不知道,只要还是你们这些人为天下事,还是世族私相授受国家重器,还是豪强掌握乡里,那一时安定又如何呢?迟早还会混乱起来的!我以前只专读《春秋》元经,后来卫将军教让我读史,这才渐渐醒悟……如光武亦曾以大毅力度田,也算功成,然其用之人多为南阳、河北豪强,终无大变,故世祖离世不过一百四十载,天下便重归大争之世,这难道不是事出有因吗?”

    荀彧恍惚不言。

    “我非是要教训你。”关羽瞥了眼荀彧,复又转身与郭嘉扬声而言。“若是寻常人,我早甩手撵人了,只是昨日与郭氏子攀谈军略、法务,今日见荀氏子如此条理有度,确实知道两位是可造之才,可言之人,这才难得讲明心迹……你们以为从袁、从卫将军,不过是争雄下注、建功立业,却不知道,我在朝歌枯坐六年,读书习武,坐观局势,早已经看的清楚——这天下只有卫将军一人可开辟前路,但有志之人,不从之,既为逆之,并无他路!而这,才是卫将军让你那族人荀公达所书《求贤令》寻募同志之本意!卫将军之《求贤令》,不只在求贤,更在向天下明志!”

    “受教了!”荀彧诚心诚意,俯身大礼相拜。

    “小子也受教了。”刚刚加冠的郭嘉自称小子,倒也无妨。

    “话已至此。”关羽摇头而叹。“你们自回吧!”

    荀彧与郭嘉对视一眼,恭敬而走。

    得益于荀彧的准备妥当,当晚,关云长便引四万百姓往至污水畔落寨,翌日一早,迎上了审配派来的接应人马,然后渡过了浑浊的漳河支流污水,然后兀自北走邯郸。

    而算是完美完成了邺城托付的荀彧和郭嘉,也避开了中午的暑热,于傍晚时分并马东归,往邺城而去了。

    然而,黄昏时刻,二人来到污水与清漳水的交叉渡口处,将要渡河往对岸九侯城而去时,趁着等待渡船,郭奉孝终于忍耐不住了。

    “如何?”郭嘉问的有些模糊。

    “什么如何?”荀文若骑在马上,背着夕阳幽幽反问。“是关云长如何?还是卫将军如何?又或是袁车骑、卫将军相较如何?还是关云长昨日所言如何?”

    “都如何?”郭奉孝干脆直接。

    “关云长非凡俗之将,卫将军知人善任,而袁本初……”

    “袁本初如何?”

    “袁本初能如何?咱们不就是因为他表面宽宏,而暗中让你我二人兄长处置耿武、闵纯,所以觉得他外宽而内忌,所以准备离开邺城寻个出路吗?而但今日见到河内百姓避他如避虎,才知道便是他的表面宽宏只是对自己目所能及之人而言,见不到的却干脆无视,甚至行恶而不自知。”荀彧不由摇头。“相较而言,卫将军虽然行事严厉,待人多有苛责,但其人为政一视同仁,公达来信说他无事不可与人说,无为不可与人观……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宽宏。”

    “不过……”郭奉孝忽然插嘴。

    “不过,至于关云长之言语,一来固然发自其人肺腑,恐怕也正是卫将军本意;二来,我还是觉得有些偏颇了。”荀彧坦诚答道。

    “何处偏颇?”郭奉孝紧追不舍。

    “道理是对的,但与豪强天然不法不同,世族中若能谨守道德,公平对天下进仕之事,为何一定会沦落?”面对挚友,荀彧并无半分遮掩。“而且便是依照卫将军与关云长的意思,去除世家进仕之路,寒门、良家跃居而来,连家风严肃的世族都会沦落,骤然新起之寒门、良家又如何不会沦落呢?而且何为世族,世代出仕者而已,一人起于良家,其子再出仕便可谓寒门,到三代如何又不算新世族?子孙相继,人之常情,是能拦得住的吗?与其专任打压,不如在于教化风气,拟定制度!”

    “卫将军又没说要屠尽世族。”郭嘉连连摇头。“观他往日行事,俨然对文若你说的这些也早有明悟,故其人也只是要捅破世族垄断仕途而已……细细想来,你与他其实已经是算是所思所想相似之人了。”

    “虽然意思相通,但态度上却截然不同。”远处舟船出现在视野中,荀彧却又低头言道。“我终究是觉得道德世族可为天下倚仗,而卫将军愿意公平用人之余,却明显视世族为天下祸首……而且还有一事,你知道卫将军公然不愿嫁女与天子为后的事情吗?那卫将军想要开辟的将来中,汉室何以自处?”

    郭嘉嘴唇动了一下,欲言又止。

    “我知道你想劝我,不要因为这些虚事而废弃心中理想,可是……可是奉孝……我且问你一事……”

    “文若兄请说。”

    “你闻得到我身上香味吗?”

    “闻得到……之前还想说你呢,既然去见关将军这种人,你一个世家子还配着香囊,偏偏如此炎热,混着迁移百姓中汗味,难怪他一开始没有好脸色。”郭嘉不由摇头哂笑。

    “我这几日并未佩香囊。”荀彧幽幽言道。“只是数十年熏染,早已经成了香薰腌肉了……”

    郭奉孝并未发笑。

    “奉孝,人生于世,心中理想多发于少年,而少年萌发志气之时,一言一行、周边周遭便要嵌入你身上一辈子的……我是世家子,我所见父祖兄弟皆是道德之士,你让我心中所想治世无世族,我做得到吗?我自幼被人称为王佐之才,所学乃是儒家经典,族中世受汉恩,父祖教育我的时候,也是要我一展胸中所学,匡扶汉室……你说,我心中平定大争之世后的大治之世,怎么可能没有汉室的位置呢?这就好像你郭奉孝,自幼憧憬卫将军,越长大越难忘一般,不是一回事吗?”话到最后,荀彧难得失态。

    “可不是你想如何,而是你能如何?”郭嘉恳切劝道。“而且局势到了这一步,你又来得及如何呢?你一开始没有趁着讨董自立,而现在两年过去了,卫将军与袁本初马上都要决战了,这时候你两家都不从,再去寻别的人,可有合适人选?而且便是找到了,这边却大局已定,又有什么用?”

    “这不是有用没有用的事情,而是志向能不能遂我心意的事情。”荀彧摇头答道。“袁本初外宽内忌,公孙文琪目无汉室,不能同行便是不能同行,我荀彧内外如一,岂是负己心之人?所以说,若是有同志之人携手而为,哪怕成事之望再渺茫,我也一定会尽力施展抱负,因为那是我自己的志向;而若没有同志之人,就像关将军嘲讽的那般,公达与右若兄一在长安,一在邺城,我们荀氏终无灭族之祸,我便干脆回乡,闭门读书,一辈子不出来了!”

    郭嘉再度欲言又止。

    “奉孝,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荀彧主动言道。“你的意思,我很清楚,但我心意已决,你就不必再劝了!辛苦你一路送我至此,且去吧,不要负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志向!”

    言罢,其人兀自下马登上早已久候的舟船,然后号令随行甲士跟上,并催促船只速行。

    一叶舟船东行,立在渡口处,背对着夕阳的郭嘉望着舟中之人的背影一时感伤,却终于还是一手扶着腰中长剑,一手握住缰绳,转身向北去了。

    其实,以郭奉孝的聪明以及他对荀彧外柔内刚性格的了解,又何尝不明白此行乃是白费力气呢?又何尝不明白此行只能让人徒然心生黯然呢?

    但是,正如荀文若明知汉室不可复兴而要复兴,明知其人的理想不可成而一定要成一般,谁也没资格阻止郭嘉做一次明知不可为也一定要为的徒劳伴行……其人心知肚明,此次分别,再相见时就不知何年何月了,甚至可能一生难得再会!

    夕阳西下,郭嘉勒马扶剑,单骑悠悠北走不停。

    而其人身后渡口处,荀彧早已经渡河成功,消失在了九侯城处,唯独清澈的清漳水与浑浊的污水继续在此处合流为一,继续悠悠东行不止。

    —————我是清浊合一的分割线—————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也。初,随乡人避祸走邺城,袁绍将至,乃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外宽内忌,见上失下,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先是时,太祖平黄巾,过颍川,尝于钟繇府中坐,时嘉年少,亦在坐,而太祖尤然器之,并勉。嘉既走,自欲西行寻太祖,至污城,见关羽携民北走。相见,求问太祖事多矣,羽据实已告。嘉坐而闻之,喜而抚剑曰:‘真吾主也。’遂与关羽并归邯郸。”——《旧燕书》.卷七十二.列传第二十二

    PS:刚注意到,之前请假期间,熊行天下兄又卖了个幽灵虎给我上来个盟主……居然没发现……罪过罪过。

    顺便说一句,书角色里,公孙大娘的生日定在了7曰19日,7月前要是能到二级什么的,好像起点官方就会有活动,希望大家去点赞还是签到什么的,貌似有这个功能……反正你们肯定知道的比我多。扶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