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集 www.zwji.com,最快更新嫡妃再嫁 !
萧景阳倒是没有想到西凉和黎国的联合攻击,会来得如此之快,当急报送到宫里,到达萧景阳的手中时,他眉头微皱,嘴角露出几丝嘲讽的笑意,开口道,“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成为大周的领土之一么?”
原来,急报上说,西凉在迎娶黎国皇太女的时候,途径大周和黎国的交界处,可谁知从大周窜出来一群土匪,抢劫了黎国皇太女的车队,将运送嫁妆的车马洗劫一空,西凉大怒,派兵前来支援,黎国为了保护皇太女,也出兵前往,可奉命镇守大周边界的将士直言西凉和黎国满嘴谎言,说方圆数百里也不曾有土匪,抢劫之事,怕事西凉和黎国自导自演。
一个嚷着要进大周抓土匪,一个喊着根本没土匪,于是两边直接打起来,黎国的军队也很快赶过来,加入到这场纷争中来。
西凉太子迎娶黎国皇太女之事,天下皆知,谁会嫌弃自己的命太长,去抢劫他们的东西呢?萧景阳可不会认为碰巧就发生这种事情,这种巧合又恰好发生在大周和黎国交界地,这人为痕迹如此明显,旁人能有所察觉,萧景阳自然也是知道的。
其实,西凉和黎国在这个时候对大周发难,也是因为有种被威胁的感觉,黎国不仅仅是为了想挣回一次脸面,一雪皇太女被拒婚的耻辱,更重要的是黎国和西凉都意识到大周的实力越发强大,萧景阳连送上门的江山都可以毫不犹豫地拒绝,可见他的底气是如何的强大,这让西凉和黎国瞬间生出几分危机感,觉得若不趁着大周和南粤大战后还未彻底恢复元气,他们趁机有力一击,压制一下大周,日后两国怕是都要步南粤,后尘,沦为阶下囚。
两国商议一番后,决定联手对付大周,因此就有了两国联姻之事,唯有这样,他们才相信对方确实跟自己的心思一样,以后也好同进退,所以才有了后面迎亲遇到劫匪的事情传出来。
虽然萧景阳在得到西凉和黎国联姻的消息时就开始调兵遣将,但到底还是慢了一步,大军刚出发,还在路上,西凉和黎国的大部队就已经冲破大周的边防,直接朝京城皇宫的方向杀过来。
经历过南粤的进犯,大周的百姓再次陷入恐慌之中,一时之间,不少百姓背井离乡,生怕被卷入战乱中来,这两个国家的目的很是明显,萧景阳却是不急不躁的安排起防御和主动出击的部署来。
许是北羌已经跟大周配合得十分有默契可,这边西凉和黎国刚出兵,那边宇文昌龄就派人快马加鞭送来密信给萧景阳,北羌再次派兵十万协助萧景阳退敌,更商强国大计。
萧景阳原本也没有想过要这么急着收拾西凉和黎国,可这两个国家却主动挑起事端,而北羌又一如既往地这般配合,萧景阳也没有再犹豫,索性趁此机会,把西凉和黎国解决掉,于是,他立即回信给宇文昌龄,两人再次联手。
对于敌方步步紧逼,萧景阳反而吩咐道,“立马下令让百姓撤离,粮食能带走的全都带走,旁的东西可以先不管。”
对于萧景阳的这道命令,下头的人很是不解,朝中不少人以为萧景阳这是弃战,心里头都有些不满,有人甚至忍不住自动请缨,要前去抵御敌人的进攻,可不管这些人怎么说,怎么以为,萧景阳也不解释,只是一个又一个的命令吩咐下去,让百姓早些离开是非之地,然后让大军从侧面绕到西凉和黎国的两侧和后面,不与他们正面交锋。
西凉和黎国进犯大周,连续一个半月内,他们攻占了六座城池,虽然大部分都是大周百姓弃城而逃,但眼看着离大周的京城越来越近,黎国和西凉心底都隐隐兴奋。
黎国和西凉不惜冒着大风险和大周对抗,赌的就是大周准备不周,想着只要他们连着攻下大周的几个城池,士气肯定会越来越强,而大周节节败退,迟早要举手投降,目前的事态发展,确实是朝着他们预料的方向走的,只是,让他们没有料到的是,等黎国和西凉的部队深入大周之后,他们突然发现情况有些不对,身后已经没了退路,被北羌的人断了,两侧也是无路可走,大周的军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切断了他们的后路,被紧紧包围了,唯有前面可以走,但于黎国和西凉来说,他们已经成了瓮中的鳖,只有等着被捉的份。
这场战事,来得很是突然,但结束得也非常快,等西凉和黎国进入大周的包围圈之后,一直没有什么大动静的大周将士们,突然间像是发疯了一样反攻起来,愿意投降臣服的,全都关到一块,不愿意投降还挣扎着反抗的,大周的将士直接提刀就砍,这些人像是杀红了眼一般,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以至于很多年以后,有人问亲历过这场战事的士兵当时的场景时,他们沉默许久以后,唯有摇头叹息,如同修罗地狱般的战场,谁也不愿再回忆经历一次。
这场黎国和西凉挑起来地战争,前后经历不过三个月,当大周的将士杀到黎国,将黎国的皇太女直接当俘虏抓住的时候,她一向傲气的脸上,终于露出惊慌和恐惧,甚至泪如雨下,直问抓她的人,能不能让她见见大周皇上,她愿意以死谢罪,但求大周能网开一面,放过黎国的黎民百姓。
听得皇太女这话的时候,抓她的那人仰天大笑道,“什么黎国的百姓?你且放心,我们皇上说了,他们都是我们大周的臣民,自然不会为难,倒是你这个罪人,皇上再怎么仁慈,也必不会放过你的!”
事已至此,黎国皇太女也只有后悔的份,她若是知道萧景阳真的可以为了大周皇后,丝毫不在意黎国江山,也许她不会为了自己的颜面以身犯险,只可惜千金难买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