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集 www.zwji.com,最快更新北雄 !
白江口一战,百济人有战船二百三十余艘,加上倭国败军近三百艘战船,出兵两万余人,先在白江口内海与唐军和倭人降军作战。
唐军见百济人主力参战,立即向西撤离,倭人降人不知就里,立即大溃,纷纷逃窜,有的人更是直接降了。
百济人士气大振,追逐不休,临到午后,百济人的将领们犹自振奋,他们不管隋人为什么会来到这里,战斗力又如此差劲,他们主要是眼红唐军的大船。
如果能够虏获上几艘回去,那一定是一件大功,他们从来没有跟中原军旅作战的经验,就算学习了一些中原传过来的知识,也不能从中深刻的体会到谋略两个字的意义所在。
当百济人乱糟糟的追到了白江口外海,船队已经彻底没有了阵型可言的时候,海面上出现了唐军主力的身影。
他们乘风而来,船速极快,后面则跟着倭人降军战船。
百济人海上中伏,这也创造了一次历史,可百济人却没有任何的欣喜可言,当他们惊慌起来的时候。
有些人调头逃走,有的人则想聚拢船只拼死一搏,船队在海面上乱七八糟的摆起了龙门阵。
唐军哪还会跟他们客气,战船擂鼓齐进,拦腰插进了百济人船队当中,将百济人的船队截成两段。
交战不到半个时辰,百济人已是大溃。
………………
说起来其实不用耍这么多的花样,依靠唐军如今的实力,百济人根本不是对手。
可杜伏威听取了苏定方的建议,没有给百济人上岸逃走的机会。
一战之下便在白江口外海击溃了百济人的主力,百济人的战斗力明显不如倭人,溃败之后纷纷逃窜,一些逃走不了的家伙则跪倒在船上请降。
杜伏威令人看守降俘,率大军追至白江口内海,基本上全歼了百济人的海上主力,仗打到这个程度,其实已经可以收手,享受胜利的果实了。
可杜伏威一不做二不休,率军直驱港口,令苏定方,刘仁轨为前驱,迅速占领了百济人的港口,大军立即登岸攻白城。
此时扶余义慈等人已经弃城逃走,唐军不费多少力气便攻占了这座百济人为了港口中转修建起来的城池。
其实唐军前来奔袭,连番作战之下将士们都很疲惫,百济人若能在此时死守城池,等待援军的话,还有可能将唐军赶回海上。
当然了,要再次控制海面那就不用想了,百济的水军主力已经全军覆没,没有了任何跟唐军在海面上抗衡的资本。
而事实上则是,百济人失去了作战的意志,让唐军在岸边有了立足之地,战局恶化的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之外。
白江口海战,唐军大获全胜,俘获船只二百余艘,俘敌万余众,自身损伤则极其轻微,这给唐军后续作战提供了有利条件。
唐军的将领们都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见大军士气正盛,只稍稍商议一下,便决定在白城休整两日,续攻百济旧都熊津城。
到了九月初,百济人已被打的满头是血,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刘仁轨,苏定方,陈凌等人率军大进,几日工夫便拔百济城寨十余座,兵锋直指熊津城。
百济人也不傻,知道救援熊津城已经无用,百济王扶余璋亲自率军抄向了唐军后路,杜伏威亲自率军两千,加上倭人降人五千人,在全州西南与百济大军激战一场。
说是大军,其实只有两万余众,这已经是百济人如今能够抽调出来的最大力量了,可以说是倾国之力。
可百济人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根本不是身经百战的唐军对手,当时两军只战有半个时辰,百济军已是大溃。
扶余璋心胆皆丧,只率数十人拼命逃回了泗沘。
这是决定性的一场战事,可对于见过大阵仗的唐军来说却不算什么,几万人的战事……人数不上十万,那还能叫大战?
可对于百济小国而言,人数上十万的那是会战,是能够决定国运的宏伟战争。
而此时北边的熊津城已被苏定方,陈凌两人率军围住,这是百济人北边重要的战略支点,他们和新罗人一起攻打高句丽时,一般都会从此起兵。
不用两日,在唐军围攻之下,熊津城守将开城投顺。
唐军连续俘敌,人数上持续膨胀,此时已有近五万众,在百济全面开花,根本不用新罗人帮手,便已有了灭国之势。
………………
不得不说的是,在另外一个时空,在消灭百济的事情上唐军可没少费了力气,你来我往,一直到高宗年间才算有了结果,而且在之后不断反复,持续消耗着大唐在这里的统治威信,甚至是国力。
可现在,百济在唐军攻势之下,几乎不堪一击。
这主要还是要归功于百济受到了突袭的缘故……
尤其是在大局之上,倭国援军在第一时间便被唐军消灭在了海上,接着他们的水军又遭全歼,给予了百济重重一击。
然后便是半岛上的局势,百济人正卯足力气想要去攻打新罗,没想到背后被人狠狠插了一刀。
和新罗边塞上的军队被新罗牵制,根本无法及时回援。
而北边的高句丽本来可以予以帮助,但他们自己遇到了大麻烦。
突厥人突然发兵攻辽东,已经抄了扶余人当年在东北的老窝,辽东城如今还没有失守,却也岌岌可危,高句丽朝中已经乱做一团,哪里还顾得上帮助别人?
而且在另外一个时空当中,大唐的主要敌人是高句丽,而非百济,倭国,在李世民君臣的眼中,跨海作战是最后的选择,所以拖延之下也就让东海的局势变得复杂了起来。
杜伏威等人则不管那么多,横冲直撞间,根本不顾什么战略问题,只在战术上下功夫,却是正中百济人七寸。
到了九月中旬,杜伏威率军围泗沘,百济人的边军此时终于回过神来,放弃了跟新罗人对峙,回身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