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集 > 铁血宏图 > 第686章 碎片

第686章 碎片

作者:无语的命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中文集 www.zwji.com,最快更新铁血宏图 !

    位于帝都官街西侧的科学技术委员会,在京城这是一个并不怎么起眼的政府机构,但是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这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与普通的政府机构不同,这个由国内的知名学者、教授组成的委员会,一直是政府独立的科学顾问团。在过去的多年间,为政府的提供了很多咨询服务。当然,他们还需要编写世界科学月报,以便让皇帝、官员以及学院师生掌握世界科学的最新动向。

    当然,帝国科学技术委员会还有其它更为重要的使命——协助引进国内企业引进西方技术。与其它国家分散的技术引进不同,早在都督府时期,针对技术落后的局面,就根据陛下的指示采取了“技术打捞”和“优选尖端”精明措施,从而快捷、成功地以可以说极为低廉费用与极高效率在短短不到十年之内,就吸收西洋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技术积累,迅速缩短了中国与西洋国家科技水平差距。而“技术打捞”即在技术引进时,对外国制造商报价销售的量多面广的技术数据、设备样品、工艺路线等进行分析、评判,努力“打捞”适用技术。而“优选尖端”即在适用技术中寻“新”择“优”,从而确保引进的技术不至于在引进后立即落后。

    当然,除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大规模的设备引进,开宏元年后,国内开始进入大规模的建设,在五年间,国内官办以及民间企业引进了超过10万台机械设备,同期英法等国机械出口的85%,都是售予中国。而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委员会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制定了进口机器设备名录,甚至有时更是直接派人参与谈判,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引进设备的生产技术专利。

    除了技术引进之外,科技委员会同时还指导着国内的工厂、学校进行相应的技术研究,从而使得国内在许多技术领域得已超越英国。尤其是在电力、化学等领域,经过数年的努力,中国已经远远领先于英国。而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委员会的指导引领作用,可以说是居功甚伟。不过即便如此,对于外界来说,科技委员会,仍然是一个名声并不怎么响亮的机构。

    相比其它的政府机构,科技委员会完全隐于一片园林之中,以至于从外观上看到,倒像是一个巨大的园林,而不是政府机构,很多时候,经常会被人误解为这是一座不开放的园林。

    置身于科学楼六楼的办公室中,身为科技委员会预研处处长办公室的宽幕落地窗前,一张显得有些过于瘦削的脸庞上,戴着一副金丝边眼睛,三十二岁的陈广已正背手眯眼,神情肃穆的看着窗外。

    与其它任何城市不同,帝都作为一座城市有着太多的第一,通往千家万户的煤气管道、抽水马桶以及宽敞的街道、密布的园林,当然,还有电梯!作为总研处的处长,陈广已最得意的就是电梯,尽管安全升降梯是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发明的,但是在其于1854年展示的安全升降机的两年后,陈广已就已经设计制造了第一部中国的电梯,与奥的斯使用蒸汽机不同,电梯使用的是电动机。并在当年与武昌的长江百货公司中安装了世界上第1台客运升降机。而帝都则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电梯的城市,正因为电梯的出现,才使得帝都涌现出高达十层、十几层的楼房。

    这并不是最高的建筑,在上海还有更高的楼房。

    作为电梯的发明人,之所以会成为预研处这个引领国内科技研发机构的负责人,并不仅仅只是因为电梯,实际上,电梯不过是他众多发明中的一种,在很多的时候,他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而最终,国内的那些企业、学校会帮助他把那些想法变成现实。

    “也许,我能够看到一些东西,当我的意识再一次沉浸入宇宙的时候,当我在那美丽,神奇的画面里沉浸的时候,我忽然看到许多东西,那些东西中的一部分,最终会变成一些发明,当然,也有很多,是我永远都无法解释的,也无法理解的事物……”

    背对着记者,陈广已并没有隐藏他所“看到”的发明,或者说,他看到了许多实物,有一些事情,是他自己都无法理解的。

    “大人,您的意思是,你可以看到那些发明?”

    作为记者黄唯平见过太多的甚至可以用千奇百怪来形容的新闻,而且身为记者的他很清楚,很多读者都喜欢那种带着怪谈之类的新闻,在原本他之所以采访这位预研处处长,是因为就他的了解,他知道这位处长在学校以及企业的研究中发挥着很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时候,都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

    但这并不是黄唯平这次来采访的原因,而是因为这位处长曾多次宣称,他的很多灵感,并不是他的灵感,而是因为他“看到了”那些发明。

    “嗯,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面对记者的询问陈广已并没有否认,他甚至还特意强调道。

    “我觉得,也许在宇宙之中,真的有那么一个地方,人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会接触那里,然后,就会看到一些东西,最终,你可以理解它,接受它,然后将其变成实实在在的发明,我想也许,这也许就是灵感的根源……”

    作为一个信徒,陈广已并没有强调着上帝的“启示”,尽管在很多时候,他私下里把这种灵感视为上帝对他的“启示”。

    “大人,我注意到,你的办公室中……”

    黄唯平看了一眼这间宽敞的办公室,用一种赞叹的语气说道。

    “似乎在更多的时候,你是在学习,在进行理论研究。”

    这间办公室中,到处堆满了各种资料、书籍,桌上、书柜上、甚至地上,甚至黑板上也有很多公式,与其说这是一间办公室,倒不如说是一间研究室。

    “如果,在你在的梦境中,你看到一种新型发动机,那么你可以把它发明出来吗?”

    盯着这个记者,陈广已反问道。

    “我或许可以看到很多东西,但是,我需要去理解这一切,否则的话,就像是老农看到火车一样,除了惊讶之外,再也没有其它的意义,灵感固然决定着一切,但是如果你不能领悟它,那么,灵感又有什么意义呢?”

    面对记者的询问,陈广已用一种平静的语气说道,然后他又一次将视线投向窗外,一直以来,也许是上帝的思宠,使得他能够看到那些“灵感”,正是依靠着脑海中的那些凌乱的、分散的灵感,他能够在预研处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

    难道,这真的是上帝的恩宠?

    “大人,听说,您曾是陛下的学生!”

    在采访继续结束的时候,黄唯平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然后看着他问道。

    陛下……

    记者的问题让黄唯平一愣,随后他朝着墙上陛下的御像看去。

    “是的,能得陛下教导,实是黄某三生之幸!”

    他听到记者又问道。

    “那么,在你看来,你今日的成就,是陛下的当年的教导,还是上帝的恩宠?”

    “上帝的恩宠!”

    瞬间,在看到报纸上的新闻时,朱宜锋整个人都给憋闷住了。

    或许其它人并不清楚,什么是上帝的恩宠,但是他很清楚,当年他在武昌时的那些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什么,那些他教授的知识中,有很多是在这个世界并未来被发现的知识,尽管那些知识凌乱的,甚至只是一些“知识碎片”,如果他们能够将那些知识的碎片进行整理的话,那些知识必将颠覆世界科学的未来!

    当然更多的知识碎片的提供者,并不是他,而是……大脑中的那个不明人工智能,他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提醒着朱宜锋,他的存在。

    为什么?

    你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

    一个个问号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时候,朱宜锋的眉头紧锁着,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办法确定那个“东西”,对自己,甚至对人类是否怀有善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十年间,尤其是过去的六年中,他给予了这个国家太多的帮助。

    那些看似并不怎么起眼的知识碎片,推动着中国的科学进步,甚至可以说,如果离开了那些“知识碎片”,也许就不会有现在的中国,就像在战争爆发后,面对迅速激增的商船定单,造船业拼命赶班加点的时候,电焊技术却悄无声息的被发明了出来,电焊技术的发明,使得很多小型船厂具备了制造钢壳船的能力,甚至在去年,在长兴船厂,初级的分段制造技术,也得到了应用。

    这一切到底是应该归功于技术人员的创新,还是它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电焊技术以及的分段制造技术的发明人,正是朱宜锋在武昌时的学生之一,那些学生在与他的学习过程中,到从他或者它那里得到多少“知识碎片”,他并不清楚,但随着他们在某些领域内研究的深入,他们最终会把那些“知识碎片”加以整理,最终将其变成理论或者产品。

    到底是他自己在不经意间向他们灌输的“知识碎片”,还是那个“东西”的灌输的?

    现在朱宜锋已经分辨不清了,至于那个“东西”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

    难道说他已经消失了?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厚实的橡木门被什么人叩响了。

    “陛下,外交部尚书郑藻如求见。”

    侍从官的声音传来时,朱宜锋便将桌上一个笔记本合上,然后打开了办公桌内的保险柜,这些文字,记录着的是不属于这个时空的科学以及未来,当然这里记录的主要是未来的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应的一些粗糙的理论依据。

    这个笔记本是他留给儿子的礼物,他很清楚,这些在后世顶多也就是和普通中学物理、化学或者科普杂志相提并论的知识,如果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研究的话,那么它所产生的效果将是惊人的,这些知识甚至有可能覆盖整个世界。

    原子弹、核能、火箭、卫星、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个人电脑……等等,这里记录着太多的机密,太多足以颠覆人类科学进程的知识。除了他的大脑之外,只有一个地方适当保存这些知识,就是这间每天都有侍从官守卫的办公室。

    在关闭保险柜之后,朱宜锋才对着门外吩咐道。

    “宣!”

    即便是革新,很多旧时的规矩仍然沿用着,在这一声“宣”之后,门才被打开,穿着一身西装的郑藻如走了进来,当年都督府克复广东后,刚刚考中乡试举人的郑藻如在几经筛选后,成为广东省第一批留洋学生,在英国留学两年后,进入的外交部,从驻法大使,再到外交部尚书,对于虚岁不过四十岁的他来说,自然感激着陛下对他的那份知遇之恩。

    “臣,参见陛下!”

    依如过去一般,郑藻如毕恭毕敬的行礼后,便垂首站在那。

    “坐!”

    作为尚书,他自然有权坐下,实际上,在他进入陛下的这间办公室之后,侍从官就已经给他端来的一张椅子,放在特定的位置,距离陛下的书桌三公尺。但直到陛下让他坐下时,他再次谢恩之后,然后才恭敬的虚坐半边。

    “郑卿,和你说过多少次,不用这么谨小慎微,你是尚书,有在朕面前的落坐之权!”

    陛下的训斥,让郑藻如摇摇头,认真的说道。

    “君是君,臣是臣,陛下免除臣等跪礼,本就是皇恩浩荡,又赐坐于臣等,更是恒古未有的礼遇,臣等断不能因陛下皇恩,而仗宠持骄……”

    好吧……面对郑藻如这个回答,朱宜锋只是略微一笑,有时候,他需要大臣用这种方式告诉他,他是皇帝。但他并不愿意在礼节上继续纠缠下去,于是便开口问道。

    “郑卿,是不是那边有消息了?”

    新书发布倒计时,新书是一本明末的小说,从永历十三年开始,是一本能让人热血沸腾的小说!如果你对新书有什么建议或者想要什么龙套的话,可以加入群中交流,群号:150536833,欢迎你的加入!再次拜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无语的支持与厚爱,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