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集 > 文道宗师 > 第二十章 为历史翻案

第二十章 为历史翻案

中文集 www.zwji.com,最快更新文道宗师 !

    周畅是华夏北方江津市一名公司高管,主要工作是负责和外商同行谈判。

    由于平时接触的西方人很多,商人、律师、集团老总……他发现华夏人和他们差别很大。

    外表的不同很容易看出,但也有不少华夏人融入了西方,变成西方人。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还是能够很简单的分辨出哪个是华夏人,哪个是西方人。比如签一份合同,如果是和华夏朋友之间的生意往来,时常省掉许多细节问题,甚至能在饭桌上三言两语敲定。

    西方人就不行,所有条款必须清楚明白,权责清晰。

    再比如说话方式,华夏人心口不一,西方人相对直来直去。

    这不是贬低华夏人,或许是为了照顾对方面子。

    打个比方,一个女人在大街上拉住两个人,一个华夏人,一个西方人。

    然后询问他们:我漂亮吗?

    西方人如果不喜欢,可能会说:no、no、no,稍微客气一点的,摇头走开。而华夏人就会说:哈,美女,你这么漂亮,自己竟然不知道吗?

    这个女人就很高兴,却不知华夏人心中想的却不是这么回事,而是:漂亮个鬼,赶紧回家吧!

    两者的巨大差异引起了周畅的兴趣,但他不是心理学之类的专家,一直搞不明白。

    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华夏人不管是否意识到,都会不自觉的从历史当中寻找原因。

    这就是华夏人的历史观,或者叫做大局观。

    就像内阁决策,美英等高层疑惑的是,为什么明显是吃亏的事,这帮人也愿意做呢?

    华夏人的眼光比较长远,因为这片土地历史悠久。当前没好处的事情,或许将来就能成倍找补回来,一句俗语说得好: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真实念头却是不足与外人道,内敛,冷看。

    ……

    周畅有意识的去历史当中寻找答案,慢慢的爱上文史类作品。

    可是华夏的历史学者,就像羞答答的小姑娘,抱着前人的观点滔滔不绝,说起自己就三缄其口。

    如今风格最开放的《文史周报》也不例外。

    周畅刚进行完一场艰难的谈判,提着公文包走在大街上,出租车来拉客,被他挥手赶走。

    他想步行走走,生意场上生存压力很大,每次见完客户都心力交瘁。忽然想起,今天好像是《文史周报》发行的日子,四周看看,两百米外就有报刊亭。

    “老板,来份《文史周报》……”

    中年报刊亭老板正蹲在狭小的空间看电视,闻言起身翻找,一边嘟囔着:“有,我找找……”

    “嗯,这儿呢,这家报纸比较冷门,在下面……”

    《文史周报》是全国性的报刊,发行量却不是很大,平均20万份左右。

    销量排名算中下等,由于读者群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很忠实,成为最知名的文史类读物。

    付完钱,周畅拿着报纸边走边看。

    “不知道这期有没有酒鬼的文章,上期就没看到……”

    酒鬼笔名“醉中读史”,读者给他起了个绰号以示喜爱,因为观点犀利、与众不同而闻名。

    当然,也经常招致正统史学研究者的责难。

    翻到史评板块,周畅失望的叹口气:“最近酒鬼怎么了,不至于江郎才尽啊,那么多历史素材可以利用。”

    首先是一篇考证康熙皇帝到底有多少儿子的文章。

    “无聊,这些搞历史的整天不干正事,康熙老儿几个儿子重要吗?看你们闲的……”

    翻过下一版,没意思,随手又翻过去。

    忽然,周畅被一个标题吸引住了。

    《为历史翻案——千古一帝秦始皇》

    周畅眼睛一亮,自言自语道:“嚯,这标题够颠覆的,就是不知道水平怎么样……秦始皇,那个焚书坑儒的暴君,难道你也能洗白?”

    看看作者署名,愣了一下:“桃花岛主?是个新人吗?”

    “看看吧,或许新人也能写出好文章……”

    ……

    兴致勃勃的看正文。

    “一篇帖子惹来骂名,没想到李想先生作为华夏知名历史类作者,亦会关注无名小卒。闲来拜读大作《秦殇》,读罢掩卷,不以为然,试驳之。”

    周畅一下子兴奋了:“还是一篇战斗文!”

    接着往下读。

    千百年来,许多人围绕着秦始皇编造了一个又一个故事,真假参半。

    但我们翻开华夏历史,回到2000多年以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秦朝的时间虽短,但它对华夏历代发展的贡献是最大的。如果没有秦始皇,我们现在的华夏可能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可能分争为多个国家,单凭统一华夏这一历史贡献,就永远值得我们华夏人尊重。

    仅仅两段,周畅就被勾起浓厚的阅读兴趣。

    研究秦史,任何人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就是秦始皇,李想先生的著作《秦殇》也不例外。

    下面就书中一些观点,以《史记·秦始皇本纪》为料,聊作议论。

    首先是秦始皇创立的制度。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丞相王绾主张分封制,廷尉李斯主张郡县制。

    那秦始皇怎么说的呢:正因为分封有诸侯,才使得国家内战不止,刚完成一统,又搞诸侯国,是再挑起战争,李斯说得对,王绾滚开!

    于是,秦朝实行的便是郡县制。

    正是这个制度,无论后世如何剧烈的变化,华夏总会最终一统!

    ……

    文章中写到:“是不是觉得,秦始皇还是很好说话的嘛,不是李想先生书中的暴君形象。”

    周畅嘴角露出笑意,没想到历史也能用谈话的形式表述,挺有意思。

    最起码立即转变了他对秦始皇的固有印象。

    上面是从制度上去看,那么秦始皇的最大的恶名是什么呢?

    李想先生书中也说了——焚书坑儒,有汉以来,大部分华夏人都持这种观点。

    毁灭文化,这绝对是大大的坏人,那是不是真的呢?

    笔者的观点是存疑,下面依旧用史据说话。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上面两段话,简单说,秦始皇求长生,重用侯生卢生,他们却在背后大骂,秦始皇生气了。

    帝王一怒,血流千里,何况还是第一个皇帝,下面是他的处理办法。

    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

    为了惩戒后人,经过问案,这些术士争相揭发,秦始皇杀掉了460多人。

    这是整个所谓坑儒的过程。

    周畅把视线从报纸上挪开,摇头道:“原来是这样,杀的人原来是术士之类的骗子?”

    “再说那个时期,杀几百人算个事?”

    接着迫不及待的重新往下读。

    ……

    再从文化毁灭的罪行看。

    丞相臣斯昧死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制曰:“可。”

    李斯建议烧掉百家之书在民间的流传,只有掌管典章的博士官可以藏书,想学就以官吏为师。

    秦始皇同意李斯的建议,控制书籍流传,烧掉民间书籍。

    我们可以看出,没有文化大毁灭。

    周畅一拍大腿,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蹲在路边,行人都目露奇异。

    “没想到,这个桃花岛主的文章比酒鬼还大胆,虽然尚有怀疑,但却是洗白了一部分……”

    瞄瞄后面的文章,发现作者桃花岛主历数了秦始皇几大功绩,比如一统六国,比如统一文字,车同轨等。时间太晚了,他准备回家仔细阅读。

    回到家里,周畅马上打开电脑进入说说群,把文章分享给同好。

    与此同时,伴随着新一期的《文史周报》,沈哲的这篇东拼西凑的文章传遍华夏。

    读者有的张口结舌,有的翻开史书去求证,将信将疑。

    不过,有一个人却被气得鼻孔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