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集 www.zwji.com,最快更新重生明末当皇帝 !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秋收时节。
北方的秋粮成熟了,北直隶成片成片的玉米、红薯,都到了可以收获的时候,旱涝保收的皇庄规模,也扩大了许多。
这一年的气候还是不错的,以至于秋季,北直隶皇庄的秋粮再次获得了大丰收。
玉米这种作物,传入大明的时间是比红薯要早的,在北方已经比较普及。皇庄中的土地,夏收过后大多都是种下了玉米。
这些夏玉米此时已经成熟了,农民们欢天喜地的将这些玉米掰了下来,然后把秸秆全部都一起运了回去。
这些玉米的产量也比较可观,大部分每亩都达到了150斤以上,少部分则能达到200斤。平均亩产达到了1石,这些秋粮对于农民来说也非常重要。
张石头家里种了二十五亩玉米,收了22石上来,经过一番辛勤的收割,将这些玉米全部卖给了粮行,每石价格为0.5元,张石头一家又入账了11元,夏收的时候张石头还给了银行20元,此时又入账11元,手上便有了15元,一家人过年是十分足够了。
运回家的玉米秸秆,则在皇庄的技术人员指导下,将这些秸秆进行切割后,放入地窖进行青贮,这可是重要的饲料,整个皇庄的牛羊驴子马匹这些牲口过冬的口粮就是这些玉米秸秆,皇庄中的牲口是吃不完这么多玉米秸秆的,还可以卖给养殖场。
秋收是最忙碌的时候,张石头忙完玉米的收割。又辛勤的投入了红薯的采挖工作。的红薯产量有些吓人。平均亩产达到了上千斤。
在投入了一定人力进行管理的情况下。达到亩产上千斤显然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这样的产量,可忙坏了皇庄的农户,不得不请了一批工人前来帮忙采挖,再晚一些的话,贮藏就要出问题了。
大量的红薯被采挖了出来,农户们将这些红薯放入早已准备好的地窖中,这些红薯在地窖里勉强可以放个大半年。
张石头家里的五千斤红薯,显然是吃不完的。就算是每顿都搭配着吃,也吃不完这些多红薯。
这些红薯可以拿出一部分加工淀粉,大部分则是用来喂猪用的。猪是吃不了玉米秸秆的,主要还是吃红薯和麦糠、潲水这些东西。皇庄里的养猪场,都会将这些猪饲料煮熟后再喂,这样比较容易消化,猪吃了煮熟的食物后,就是肥肉长得比较多。
皇庄的红薯也有养殖场前来收购,或者是一些专门加工红薯淀粉的作坊,以及加工红薯粉条的作坊会前来收购。也可以用红薯酿酒,不过酿出来的酒不是很好喝。但也不失为一种价格低廉的烧酒。
此时北直隶经济十分繁荣,不仅出现了不少工厂,也出现了大量作坊。农民手上的红薯,也根本不愁销路。
制作红薯淀粉、红薯粉条、红薯干的作坊在天期二年也出现了不少。
淀粉也是一种实用比较普遍的商品,在南方一般都是挖掘蕨根、葛根制作淀粉,质量是比较好,但是产量不够大,农民自给自足是足够了,所以这些地瓜制造的淀粉,销路还是非常不错的,全部都可以行销外省。
红薯粉条也是一种不错的食品,而且存放时间比较长,干货不容易坏,作为粮食,自然是有广阔销路。
最主要的是,有大量的新鲜红薯上市销售,北直隶的那些被开垦出来的沙地,几乎全部都是种上了红薯,因此商品化红薯的数量还是不少的。这些沙地的红薯亩产更加吓人,有些甚至达到了两千斤,普遍都有一千五百斤以上,一个个红薯个头极大。
为了减少更多面粉和小麦的消耗,以增加存粮。在北直隶垄断了粮食零售的济民粮行直接提高了面粉和大米的售价,并将便宜的红薯推荐给前来购买粮食的城镇百姓。
因为红薯的价格足够便宜,还是受到了普通百姓的欢迎,价格比面粉及大米更低一些玉米,同样也销量不错。大量红薯、玉米的上市销售,减少了面粉和小麦的消耗。秋收过后,又是秋播。土地被种下了冬小麦,可以说秋天也是农民最忙碌的时节。
经过一番农业上的建设,这一年北直隶所产的粮食,已经足够北直隶本省的消耗,并且开始外销一部分粮食。这些粮食主要是销往山东、河南、江苏三角地带的产棉区,换取当地的棉花。
这年头棉花产量不是很高,偏偏大明还在出口棉布,这是粮食产量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天期二年秋收,在山东、河南、江苏三角地带的产棉区,爆发了一场北直隶纺织业与松江府纺织业的‘抢棉大战’,使得这一年的棉花价格被拉升了将近三成。这样的现象,大大刺激了棉花种植的规模。
北直隶对纺织原材料产生巨大的需求,这是必然的结果。北直隶的商品棉种植面积不够大,需要从外省购买。而关税壁垒的建立,以及北直隶人口的增长,工人、农户的收入大大增加,让纺织品销售市场非常火爆。
皇家资本通过与民资合股经营纺织厂,占领了北直隶大部分的纺织品市场,但是棉花价格的上升,也拉低了盈利空间。这使得皇家资本对产棉区产生了市场需求,朱由校也在想着,如何获得一个能提供大量廉价棉花的产地。
朱由校把目光瞄到了后世的新疆地区,以及中亚地区。那里显然是一块还未经过开发的产棉区。只是那里此时被游牧民族占领,根本没有大量棉花产出。
好死不死的,叶尔羌汗国在接见了大明的使者后,直接拒绝了大明采购战马的要求。每年三万匹战马的采购量,让叶尔羌汗国对大明产生了深深的警惕,显然意识到了大明一旦获得大量战马,很可能会对他们造成威胁。
这样的认识非常正确,目光也非常长远。
可惜的是,叶尔羌汗国并不能阻止大明购买战马的脚步。因此叶尔羌汗国反倒是被朱由校先盯上了。
如果蒙古人愿意和大明进行贸易,河套地区倒是不急着收复,先对叶尔羌汗国开刀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河套地区尽管有肥美的草场,开垦出来之后还能成为商品粮基地,但是为了保护环境,朱由校肯定不会把河套开垦出来种植粮食。而草场主要是给大明提供战马来源,既然蒙古人现在愿意卖,对河套的草场也就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了。
反倒是叶尔羌汗国占领的西域地区,那里不仅有大量的草场,还可以开辟出大量的棉田,那里的气候非常适合棉花的生长,不仅能提供大量的棉花,而且还是质量极好的棉花。
另一边出使西藏的使者,则顺风顺水的谈妥了战马贸易。西藏喇嘛们对这种官方交易并不是太在意,因为他们通过宗教控制了政权,不需要像蒙古林丹汗那样,有通过贸易来控制蒙古诸部的需求。但是西藏喇嘛们,却是怕谈崩之后,明王朝通过打击走私的方式,对西藏发动不平等贸易,到时候要买到茶叶反倒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而且这样的官方贸易,如果能够公平,他们也能获得更多的银子,可以从大明那里买到更多的奢侈品。
至于战马采购数量,西藏方面没有任何的限制,大明先买多少就买多少,只要大明有银子,西藏有那么多的战马产出。价格方面倒是稍高一些,一匹上上马的价格商定为30两一匹。
“既然蒙古和西藏方面都愿意向我们出售战马,那就立即开始组建骑兵吧!”朱由校决定道,孙传庭问道:“那我们要买多少战马?蒙古人就愿意向我们出售三万匹战马。西藏方面也不限制数量,可谓机会难得。”
“那就采购六万匹战马,组建三万骑兵,一人双马配置。”朱由校十分爽快的做出了决定,一人双马的配置,对于大明这种国情的骑兵来说,绝对是豪华配置,这意味着更加强大的机动能力,这样的骑兵部队,一天机动个两百公里可谓轻轻松松。
“那就需要200万元的采购费用。”
200万元对于朱由校这个刚刚获得一笔横财的‘暴发户’来说,完全就是小菜一碟,根本不算什么。
一个字——买!
而且这些银子花出去,还是可以通过向蒙古、西藏出口商品赚回来的,光是向蒙古人出口军事装备,就能赚回来将近一半的费用。
“那叶尔羌汗国方面,我们是不是对他们进行封锁?”孙传庭又问道。
“封锁倒是不用,但是叶尔羌汗国既然不识相,那就拉高商品出口价格。等我们腾出手来,第一个就对他们开刀,恢复我华夏的西域版图。”朱由校淡定的说道。孙传庭马上意识到,叶尔羌汗国要遭殃了。
不说大明能不能灭了叶尔羌汗国,就以当前大明打击了边境走私后,叶尔羌汗国必须与大明官方交易来说,接下来大明利用技术上和茶叶、铁器等游牧民族必备商品来对他们发动不平等贸易,就足够让叶尔羌汗国喝上一壶的了。(未完待续……)
PS:第二更到,今天就两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