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集 > 逍遥江山 > 648章:无招胜有招

648章:无招胜有招

中文集 www.zwji.com,最快更新逍遥江山 !

    朱棣迁都北京后置。掌节制南京诸卫所,及南京留守、防护事务。明洪熙元年,以宦官同守备。

    “王公公——?”杨峥自然不知道是谁,一旁的陈芜急忙提醒道:“王景弘?王大人——?”

    杨峥并不知道这王景弘是何许人,神色并没有显得如何惊讶,点了点头道:“王公公可说有何事?”

    那小太监道:“王公公说是为了郑公公大报恩寺一事而来?“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知道,这王公公是来替郑和当说客了,没人觉得惊讶,就这两人关系,若他不来,到是奇怪了。

    杨峥正不知如何是好,听了这话儿,也隐隐的知道,这王景弘是来给郑和当说客的,暗暗觉得这郑和倒也有些面子,竟让堂堂的南京守备来给自己当说客,着实让他感到有些惊讶,同时也松了一口气,不然这局面还正有些过不去,勉强挤出了一丝笑意,对着那小太监点了点头道:“也好,五十万毕竟不是小数目,孤且听听那王公公有何说法?“

    陈山听了这话微微楞了一下,今日他的计划可以说是完全被打乱了,自己预料的各种场面都不曾出现,让他有一种隐隐的不安感觉,而且这个时候,他没想到来的不是郑和,而是堂堂的南京守备。

    对于这个王景弘,陈山谈不上厌恶,也没什么好感,但对这人的才学还是有几分敬佩之意。

    这王景弘是洪武年间的太监,在洪武一朝名声并不显赫,直到建文年间,他暗中追随随朱棣起兵,助朱棣夺取帝位,得朱棣赏识。开始受到了重用,于永乐三年,奉成祖命,以副使身份协助正使郑和,率六十二艘巨型海船、两万七千八百余名官兵和水手组成庞大船队,出使西洋。船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经东海、南海,先后到占城(今越南南方)、暹罗(今泰国)和爪哇、苏门答腊、三佛齐(今印度尼西亚)等。船队在三佛齐歼灭以陈祖义为首的、企图抢劫船队的一群海盗。后经满剌加(今马六甲)到天竺(今印度)、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北上印度洋西岸的柯枝(今印度的柯钦)、古里(今印度的科泽科德)、加尔各答,到达忽鲁谟斯(今伊朗阿巴斯港)后返航。历时两年多,于永乐五年九月回到南京。返航时,西洋各国大都派遣使臣携带珍宝,随船队到达南京朝贡。自此声名开始显赫,在朝中与郑和地位相当。

    此后,一直追随郑和下西洋,立下不少功勋。成祖驾崩后, 太子朱高炽登基为帝,王景弘在当年因拥立太子朱高炽有功,被擢升为正使太监,其嗣子王祯也受赐世袭南京锦衣卫正千户,备受重视。

    九月,朱高炽命王景弘受任南京守备,与襄城伯李隆共管南京军务;奉命“提督将九五殿各宫院凡有渗漏之处随宜修葺”。王景弘将南京明故宫整修一新,郑和来南京后,二人一同负责修建大报恩寺,官位职责,一如当年下西洋,两人下西洋多年,关系自非比寻常,自己这稽查一事,既是查到了郑和的头上,也无形中将王景弘给得罪了,此时他能来皇宫,倒也在陈山的意料之中。

    陈山正细细思索之际,听得一阵脚步声,跟着一个尖锐的声音道:“南京守备王景弘见过殿下,愿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杨峥对这王景弘不熟悉,但对南京守备四个字还是知道什么含义,点了点头道:“王公公不必拘礼,起来说话?“

    王景弘约莫五十上下的年纪,肤色白净,淡眉细眼,模样倒也清秀,唯独鼻子有些酒糟红,显示着他好酒的秉性。

    王景弘恭恭敬敬的应了声,从地上爬了起来。

    杨峥面色虽一直保持着平静,但在没听到小太监喊话之前,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不知该如何应对陈山,而此时听说眼前这人是为郑和大报恩寺一事而来,心里立即松了一口气,“人家既赶来,岂能打无准备之仗,这五十万两银子,怕不是被郑和贪污了?”

    放下了心头的石头,杨峥将微微有些抬起的屁股,重新坐了回去,这一次安稳得不能安稳,他相信眼前这个面上始终保持着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公公,绝不会让自己失望。

    这种感觉,从眼前这个人站起来的那一刹,他心头就有了。

    “公公可是有事要说?”杨峥淡淡的问了声。

    听见杨峥问话,王景弘立即走了上前,将身子微微一躬,道:“殿下明鉴,奴才昨日听闻郑公公与陈大人有些误会,受郑公公所托,今日特意前来给殿下解释一下,好消除误会?”王景弘的声音尖锐,却是不紧不慢,落在旁人的耳朵里,隐隐的有一股极为自信的感觉。

    杨峥“哦”了声,道:“既如此,那公公便说说吧?”

    王景弘应了声,却没有立即说话,而是伸手入怀,从怀中摸出一个奏折来,对着杨峥行了一礼,道:“奴才要说的,都写在了奏折里,请殿下过目?”

    “我日,又是奏折?”杨峥生怕这奏折又像陈山一样,又臭又长,不免有些抵触,但这个时候,他心头的那点厌恶之色,并没有展露半分,点了点头道:“呈上来吧?”

    一旁的陈芜应了声,走上去双手毕恭毕敬的接过奏折,然后小心的打开,放在了杨峥书桌前。

    杨峥皱着眉头开始阅读起来,不得不说这识字不多,也有识字不多的好处,王景弘的奏折比起陈山的奏折精简了许多,用的都是口语,细细品读之下,竟也能看得懂。

    奏折里只字未提银两一事,唯独对大报恩寺的修建规模,却是写了不少,足足有上千字,其中也有不少当地的口语,但杨峥前一世算是江南人,对于南京一带的话儿也略知一些,这些口语连猜带估,倒也看得明白。

    杨峥将这份奏折前前后后看了两遍,越看越佩服眼前这个太监精明。

    奏折虽只字未提起银两一事,但前前后后却说出了大报恩寺这些年修建的不容易,原来当年朱棣敕工部于原址重建,“依大内图武,造九级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寺曰大报恩寺”。因是祭拜朱棣生母的寺庙,其规格自不一般,按照朱棣的旨意,整个大报恩寺的修建,按照奏折上言语,大可归纳为三绝。

    第一绝:巨构殊形,高耸云日。琉璃塔是有确切记载的中国古代最高的建筑之一。塔为八边形,共九层,通高将近三十丈。琉璃塔最顶部是用纯金制成的宝珠,重达两千余两,每层的檐角下都悬挂铜制的风铃,从上至下共一百五十二只,即使在轻轻的微风之中,清脆的铃声也可声闻数里。

    第二绝,通体琉璃,独步古今。琉璃塔的主体为砖砌,除了塔顶有一根“管心木”之外,整个建筑当中“不施寸木”。其内、外表层全部用各种造型、各种颜色的琉璃构件榫合而成。这种独特的装饰艺术让琉璃塔赢得了“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的美誉。

    琉璃塔所用的各种琉璃构件几乎每件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纹饰都有差异,因而制作和烧制极为不易。这是琉璃塔建设时间长达十余年的重要原因。

    第三绝,长夜深沉,佛灯永明。每当暮色来临之时,琉璃塔上就会点燃一百四十四盏如火炬般明亮的油灯,彻夜不熄。无论是月落星稀的傍晚,还是风雨如注的黑夜,无论是在钟山脚下的丛林之中,还是大江之上的渔舟之内,人们都能够看见这座高塔上永不熄灭的灯光。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杨峥才轻轻咳了两声,这奏折只字没提银子,却是处处在说银子,还是大把的银子,在杨峥看来,自己手中的这奏折,颇有几分独孤求败的剑法的剑意,以无招胜有招。

    他在前世,对这大报恩寺也颇有了解,建大报恩寺花了十七年时间,而同时期工程量数倍于它的北京紫禁城,用时不过三年半。大报恩寺工程如此费时,主要因为琉璃塔的建设难度极大,不得不屡屡延期。据后人估算,仅修建琉璃塔一项所耗用的钱粮,折合白银就高达两百四十八万余两。这就是说,整座大报恩寺其实就是用银子堆起来的,用了多少银子,根本无法估算,区区五十万两白银不知去向,不足奇怪。

    看明白了这奏折中含义,杨峥对眼前这个太监越发敬佩,不动神色的冲着他丢了个眼神,对方立即会意,一直略显紧张的面色,顿时松弛了下来。

    杨峥不动神色的一笑,很快恢复了刚才的平静。

    众人的目光此时都静静的看着杨峥,而陈山更多的是看着他手中的奏折,刚才他悄然抬头瞥了一眼太子,见太子在诵读完奏折后,在那一刹那面上露出了一丝喜色,这让他心头隐隐的有些不安。

    他实在有些好奇,王景弘在奏折里给杨峥说了些什么,竟能让杨峥在得知五十万银两去向不明,还能面露喜色。